第一氏族 第1105节
元木真五脏欲焚。 他损失了十几万最精锐的近卫军,连亲女儿都没了——虽说他并不是很在意这一点,但事情毕竟是这个么事情——现在面对罪魁祸首的赵宁什么都做不了也就罢了,竟然还要忍受对方的百般羞辱,简直是岂有此理! 他还有何尊严可言? 他可是横扫漠北的一代雄主,曾经视天下英雄如草芥的第一修行者,哪里能够容忍这种境遇? “小人得志!朕看你能嚣张几时!”元木真重重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任何思想认知、行为举止一旦反复出现,都会形成一种惯性,退让、服软、认输了一次,第二次便不会那么难受了,久而久之也就不算什么。 元木真在赵宁面前败了很多次,也退了太多次。 或许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他已经有了一些弱者的习惯。比如说委曲求全。曾经打死都不会接受的屈辱,现在竟然也能承受得起。 望着元木真飞速离去的背影,赵宁眼中掠过一抹轻蔑,那是高高在上的强者俯瞰脚下微不足道的弱者时,自认为全方面胜过对方、不把对方放在眼中的不屑。 元木真虽然还是天人境,但在赵宁心中已跟蝼蚁无异。 失去了王者之心强者之姿,习惯了自己的弱小无能,这样的人再也不可能给他掀起什么风浪。甚至都不能再称之为他的对手。 乾符年间,元木真曾雄霸天下。 他是令大齐朝堂陷入前所未有的惶恐绝望,逼得皇帝宋治仓促迁都,又在面对他时不得不落荒而逃的世间唯一天人境; 是指挥百万雄师破关南下,屠戮大齐军队似砍瓜切菜,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旬月间席卷数千里之地的不败之王; 是踩得大齐皇朝社稷陆沉,将大齐军民赶入深不见底的深渊,让亿万齐人沉沦于无尽黑暗,看不见半点儿光明的不世魔鬼。 他曾如烈日当空,就算是齐朝最英勇无畏的那群强者,也俱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直视他的威势; 他曾如神魔降世,纵然齐朝上下同心举国协力,无数热血儿郎不断赶赴前线,亦只能一波接一波埋骨疆场。 因为他,数不清的父母失去子女,数不清的孩童失去双亲,数不清的百姓家破人亡,城池沦为废墟,农田被迫荒芜,大地染上血色,荒野尸横遍地,哀嚎声响彻乡野,痛哭声日夜不绝。 他是整个中原皇朝的噩梦,他把整个中原皇朝变成了炼狱,他是古往今来的草原第一人! 赵宁倾尽举族之力,以两世为人的经验呕心沥血准备了整整五年,都从不敢说击毁那轮黑色的太阳,每每拼尽全力都只能勉强将其击退而已。 在赵宁前世,他甚至灭掉了中原皇朝,以睥睨八方的姿态君临天下改朝换代,使得自己的族人成为遍布州县的权贵,建立起言出法随的坚固统治。 就是这样一个人,如今再面对赵宁时,竟然在被当众羞辱的情况下选择了忍气吞声,不堪受辱就只能选择仓促离开。 是什么让不可一世的天下第一人,变成了现在这副孱弱无能的模样? 是从乾符十三年,赵宁艰难扭转国战形势开始,持续十多年不间断带给对方的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打击、一次次羞辱。 赵宁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让一个曾经无所不能、虎视天下的强者,在潜意识里一步步习惯、接受了自己只是一个什么都做不成的弱者。 这是最彻底的战胜。 当元木真萧索孤独的背影消失在视野中时,赵宁轻轻摇头,默默对他说道:“孛儿炽君.元木真,你已经死了。” 是的,那个强横无敌的元木真,已经死了。 剩下来的问题,仅仅是什么时候把他那具无用的躯体埋掉而已。 第一二四九章 全线出击 元木真离开之际,赵玉洁、安德鲁、弗朗西斯科等人相继撤走。 他们现身是为了彰显存在,制约赵宁的行为,让他不要对天人境之下的修行者出手,亲手去干涉大军层面的战争。 苏叶青凝望着赵宁从半空徐徐落下,一动不动呆呆傻傻如痴如醉。 于她而言,此刻向她靠近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股来自家乡的暖流,一个支撑她在苦寒之地默默战斗二十年的信念,一种国家的理想与关怀,是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 所有这一切,她曾经远离——以背井离乡的方式远离并为之不懈奋斗,而此刻,在经过二十年的艰难困苦、孤独漂泊后,一切的意义向她扑面而来。 那些她曾怎么都触碰不到,只能在月光下默默感受的东西,现在,都在她触手可及的位置,她只要向前一步,就能拥抱渴盼了数千个日月的所有气息。 苏叶青泪眼滂沱,清瘦的身躯颤抖不已。 当赵宁在她面前站定,并朝她报以和煦的微笑时,能把自己细微的表情控制得入木三分,随心所以掌控自身情绪甚至是思想的苏叶青,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冲向了赵宁的怀抱。 从这一刻开始,她再也不用刻意控制自己。 赵宁轻抚她颤栗不已的纤瘦后背,温声道:“任务结束了,小青,你回家了。” 他这句话说完,原本只是抱着他默默抽泣的苏叶青,终于放开一切束缚,死死抓着他的肩膀嚎啕大哭起来。 她哭得声嘶力竭无比用力,像三岁小孩一样,似乎是要把忍了二十年的小心、委屈与苦痛一次性全都宣泄出去。 这一幕看得一旁的范翊百感交集,撇过头悄悄抹泪。 ...... 溧水河谷的战事在天黑前基本落下帷幕,天元帝国近卫军第二军、第三军全军覆灭——伤亡近半,余者投降。 前往狼头山的近卫军第一军第三师,还未攻克地势较为险峻的山头,溧水河谷决战便已有了结果,他们撤围之时接到了来自上级的命令:向东撤离。 晋军无暇分兵追击,故而他们就成了近卫军三个军中唯一成建制生还的部队。 到了夜晚,依托掩体、工事零星抵抗的近卫军战士选择突围,这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跑出去的人手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是精锐修行者。 除了这部分部队,近卫军还有一些战士成功从战场生还,那就是阻击反抗军第十师、十二师的近卫军第一师、第二师。 他们虽然被前者冲溃,伤亡及大,但因为第十师、十二师急于赶往溧水河谷,故而没有对他们进行分割包围、全面聚歼。 逃走的第一师、第二师战士加起来有几千人。 三个军的近卫军,十五万上下的兵力,最后撤出战场的拢共也就两万左右。 反抗军以七个师击败近卫军三个军,这是彻头彻尾的大胜,经此一役,天元帝国的精锐损失太半,除了跑掉的两万人,近卫军就只剩下东面山海关战场的一个军。 十五万反抗军为了快速战胜二十五万天元大军,一举奠定对天元帝国战争的绝对胜势,自身同样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溧水河谷战斗结束时,十三师一万五千多将士就剩了两千余人还在战场上奋战,师长冯牛儿没于阵中。如此惨烈的战果,是反抗军自组建以来第一次遇到。 支援了部分战士帮助十三师作战的十四师,亦是元气大损,伤亡过半。 赵宁发布命令:十三师、十四师进入休整期,努力救治伤员降低死亡率。 除了十三师、十四师,其它部队伤亡不大,都在合理范围内,其中第八师、第九师因为是最后加入战场,损失最小。 赵宁没有让他们闲着,在其它部队打扫战场的时候,令第八师、第九师连夜西进,配合第七师、十一师分割聚歼彼处两个军的戍卫军。 溧水河谷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萧燕曾令戍卫军向东增援。 她的命令颇为详细:其一,入夜之后,戍卫军留下两个师断后,阻止十一师; 其二,以一个师的兵力率先向东直线行动,吸引第七师注意力,另外三个师则趁机稍微向北迂回,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溧水河谷。倘若路上遇到阻击,则留下部分兵力断后,大队人马继续赶路。 萧燕的安排不可谓不合理,但戍卫军最终却没能以一个军的兵力及时赶到溧水河谷。 原因很简单: 第七师在赵宁的安排下半路设伏时,并不是全师一起行动,而是以旅、团为单位,在东、西战场之间广撒网,层层阻击,全面拖住了戍卫军不说,还给予了他们有力打击。 看似简单的胜利,是赵宁与萧燕战术博弈的结果。 对戍卫军的安排,萧燕其实有很多选择。首先,她可以集中十万戍卫军猛攻十一师,力求歼灭他们;其次,她可以让戍卫军留下断后部队后撤离战场,不往东面增援而是北撤,保留有生力量。 再次,萧燕可以集中戍卫军主力,让他们抱团向东增援,强势冲破路上遇到的所有阻击。 可能有很多,赵宁的安排却只能有一个,选错了就不能达到战术目的,甚至是遭受不小损失。 赵宁能选对,是因为他抓住了萧燕的根本诉求,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了问题,进而准确判断了她的布置。 首先,萧燕就算集中十万戍卫军进攻十一师,在她看来也不能取得成功,因为第七师一旦赶到战场,就能配合十一师内外夹击; 其次,萧燕在溧水河谷战事不利的时候,选择了放手一搏孤注一掷去争取胜利,那就不可能让戍卫军北撤; 最后,萧燕要防备第七师在半路截击向东增援的戍卫军。如果不想早就被溜成狗士气不稳将士疲惫,且装备很差战力一般的戍卫军被迎头痛击一触即溃,就不可能集中力量行动。 选择以部分兵力先一步东行,欺骗第七师,引诱他们去截击,从而掩护主力支援溧水河谷,是基于现实的最合理安排。 事实证明萧燕的担忧没有错,第七师以旅、团为单位的阻击,哪怕是碰到了数倍兵力的戍卫军,后者也是形同惊弓之鸟,匆匆留下断后部队就让主力迅速转向。 且断后部队斗志不坚,打了没多久就想跑。 凡此种种,使得第七师一个师,就在广阔地域缠住了一个多军的戍卫军,降低了他们的速度,杀伤了他们的力量,分散了他们的兵力,打击了他们的士气,最终使得他们没能及时赶到溧水河谷。 总而言之,第八师、第九师向西挺近之后,配合第七师对一盘散沙状态的戍卫军进行了全面的围追堵截。 相比较于近卫军死伤近半才投降的悍勇,戍卫军跪得很快。 三两日的战斗下来,过半戍卫军成了晋军俘虏。 不过因为草原平坦广阔没有险阻,跑掉的戍卫军也有不少,这些大多是机械化部队,也只有他们能跑得掉,那些被俘的基本都是骑马的。 ——第八师、第九师加入战场后,戍卫军只要稍微作战不利,机械化部队就会丢下同伴脚底抹油、自我分裂。骑马的战士一看同伴坐车跑了,自己追不上自然士气崩溃。 与投降的和逃跑的战士相比,死伤的戍卫军就要少很多,毕竟有抵抗有战斗才会有大量伤亡。 三日后,在战场被清扫了个七七八八的情况下,赵宁下令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撤出既有战斗,重新集结进行短暂休整,让十一师全面接收俘虏并押往雁门关。 与此同时,赵宁带着打扫完溧水河谷战场,且已经休整了两三日的第十师、十二师、十五师作为第一梯队向北挺进,兵锋直指漠北。 这时候,从雁门关出发的后勤补给队伍,已将军械弹药、粮食药品等物资运到了溧水河谷,并且在溧水河谷建立了第一个中转站。 雁门关的反抗军的确只有三个军,但这是正面作战部队,负责后勤的是朝廷临时征召的,河东北面一带的预备队和民兵。 他们除了运送补给外,现在又多了一个任务:配合十一师押解、看管俘虏。 后勤就位,是赵宁能够带着三个师继续北上的先决条件,而大军的下一个补给地以及后勤的下一个中转站,就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地方:小叶部。 旬日后,路上击溃、俘虏了不少部族军的三个师,陆续抵达小叶部。先行一步的苏叶青,在扈红练等高手的配合下对小叶部的非大晋战力进行了清除,使得大军得以顺利进驻。 清除战斗并不激烈,萧燕派来的人早就见势不妙跑了,而天元帝国的高手们在失去军队依托后,面对早早赶来的扈红练等大晋王极境修行者,也没有拼命作战的理由。 小叶部里有很多修行者都是一品楼的人,他们欢欣鼓舞、热泪盈眶地迎接了反抗军,那场面是真正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由此,苏叶青及其麾下在草原奋战多年的大量战士,终于全部回到了大晋皇朝的正面作战序列当中。 赵宁在溧水河谷取得大捷,带领反抗军向小叶部开进之时,山海关前的天元大军全面撤退,大晋在北境各处的反抗军正式全线出击。 由数千到数万战士组成的一股股规模不等的战斗队伍,开始从长城各个关口威势赫赫地开向草原,彼此呼应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