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魏晋干饭人在线阅读 - 魏晋干饭人 第151节

魏晋干饭人 第151节

    傅庭涵:“嗯?”

    “哼,我不管他们了,”本来呢,赵含章霸道得很,她不仅要当好西平县的县令,让普遍的百姓认同她,也要得到西平士族的认同,把她和赵氏分开来,最好只认她这个县令的命令,但现在嘛……

    赵含章决定放弃叽叽歪歪的他们,她眼中的光芒微冷,哼道:“我会重新制定一套规则,至于他们心中怎么想,有理也就算了,没理就给我憋着。”

    话是这样说的,但当时赵含章心里的头绪并不多,她只是感受到了她的想法实施过程中受到的阻碍。

    在下层,她的想法可以畅通无阻,但在上层,大家基本上是各玩各的,最多顾忌一下赵氏的想法,惧怕她手中的兵马,并没有几人真心实意的听她的想法。

    现在,她一下就打通了任督二脉,想通了其中关窍,她一边写着计划书,一边忍不住的仰天大笑起来,面目狰狞的道:“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包围城市,管他是世家还是豪族,基础不还是人吗?”

    傅庭涵捏着笔愣愣的看着她,好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我能帮你什么?”

    赵含章立即拿上自己的计划书跑过去,“完善一下,计划是这么个计划,但具体的供应量得算出来。”

    傅庭涵一目十行的扫过,“奖励?”

    “对,”赵含章道:“给上蔡捐赠的东西可以当做赈济物发下去,但我们西平县内却不是赈济,而是奖励。”

    赈济,一听就不是好词,只有发生灾祸才会赈济。

    赵含章掰着手指头给他数自己想到的可以发东西的理由,“学堂里的学生,学习好的,每个班前五名都能拿到不同的奖励,各个以工代赈点,也会评选出最优秀的前十名发送,还有县城里的老人,小孩,孝子,孝女,孝儿媳,都可以拿到奖励……”

    “除此外,我还打算从小年那天开始在县城里举行一些竞赛活动。”

    傅庭涵最先想到的是,“这样一来,来县城的人口肯定增多,可以盘活经济。”

    赵含章这几个月以工代赈,让县城有了点儿人气,但商业上的交易并不多。

    县衙外那条主街上的店铺还有近三分之一没有开门,开门的,一天也进不来几个客人。

    就是赵含章自己开的珍宝阁,客人也是零星三两个。

    目前最大的一笔交易还是诸传提供的。

    傅庭涵早就觉得西平县的商业太过死沉,但因为它才经过战争,所以他想着应该给它恢复的时间。

    赵含章也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所以你帮我算一算,各种奖励物品我需要准备多少。”

    她道:“油要榨,至少得提前把一些东西准备好。”

    傅庭涵应了下来,“我明天就去找常主簿,确定要奖品份额后给你算出来。”

    “别,还是根据产能来算吧,”赵含章道:“总要在我的承受范围内。”

    傅庭涵点头,“好。”

    赵含章叹息,“唉,也不知道诸传的锅卖出去没有,想想还挺对不起他的,连着坑他两次了。”

    傅庭涵忍不住笑出声来,问她,“那你要不要把锅买回来?”

    “算了,”赵含章立即改口,“诸公子也不是缺这点钱的人。”

    但她要养着这么多人呢,她是缺的。

    诸传还真卖出去了。

    甭管他们是不是心里觉得豆制品粗陋,他们的确感受到了煎炒的妙处。

    而且你们不是嫌弃豆子便宜粗陋吗?

    铁锅却是贵重的,所以有的人是真爱吃,有的人却是因为好面子,于是有不少人询问诸传铁锅的来历和价钱。

    诸传早几天前就知道赵含章让人下了珍宝阁的两口锅,现在店里只剩下一口。

    所以他毫不在意的给大家指点了来路,于是有人让下人去珍宝阁问。

    正巧,有些心虚的赵含章刚让人把最后一口锅也给下架了,有人来问,伙计便道:“最后一口锅刚被一个外地人买走了。”

    “那就没有了?”

    伙计一脸为难的道:“铁器难得,我们店里也只得了这几口锅,先前被诸公子一口气买了九口,店里就只剩一口了,不巧,刚也被人买走了。”

    他们一听,立即转身去找诸传。

    诸传听说,大松一口气,脸上的笑容都真挚了许多,对赵含章也多了些许好感。

    第250章 逃课

    虽然铁锅贵,但现下奢靡成风,多的是豪族愿意出钱购买,只要东西钻进了他们心头。

    吃过炒牛肉片的贵族们觉得铁锅是真的很不错,于是不少人出面和诸传购买。

    诸传一下把价格往上抬高了十万钱,卖了三口锅以后就不肯再卖了。

    本来嘛,他买这些锅就是为了带回蜀地,不过是它出乎意料的贵,所以他的钱才有些不凑手,不然他才不会在这里出手铁锅呢。

    等过完年,春暖花开之时,他便要带人回蜀地了。

    除了铁锅外,他带回去最值钱的就是这里的消息了。

    赵含章听说他卖了三口锅后就不肯再卖,这才让珍宝阁里的人上架一口锅,还道:“待卖出去了隔上一天再上架一口。”

    掌柜应下,还问,“我们要不要涨价?”

    “不涨,但人家要是竞价,那自然是价高者得,但要注意,”赵含章道:“须得有个先来后到,做生意,得诚信。”

    掌柜就明白了,要是没说定价格,有客人同时开价的,那就是价高者得。

    赵含章很快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她召集了各里里正来县城开会,正式下达了年节奖励活动细则。

    没几天就是小年了,所以赵含章临时在育善堂里举办了豆制品制作大学堂,由厨娘教各里正带来的人制作这些豆制品。

    其实基本上都是豆腐的衍生品。

    比如豆浆、豆花、豆干、豆腐泡之类的。

    而豆芽,现在西平县上至八十岁的老妪,下至五岁的幼儿都会做,是今年西平县餐桌上最重要的菜蔬。

    育善堂里的孩子基本都要上学,但这不妨碍他们对这些手艺的渴望,才一下学,便有孩子呼啦啦的从隔壁学堂跑回育善堂,盯着厨娘教那些村人。

    甚至还有几个大孩子翘掉课程,从一早就开始盯着厨娘教学。

    赵含章之所以选择在育善堂教学,一是因为这里院子足够大,可以容纳不少人;二是这里厨具多,学徒们做出来的东西可以给育善堂消化掉;三就是,她并不介意育善堂里的孩子学习这门手艺,甚至还希望他们能够学好。

    所以被赵程找上门来告状,不,应该是训斥,她一句反驳的话都不敢说,唾面自干。

    赵程喷完了她,喝了一口水才继续道:“他们要是不想读书,那就不要读了,我从未见过如此顽劣的孩子,记性不好也就算了,竟然还敢逃课,这是大不敬知道吗?”

    “是是是,”赵含章虚心认错,“都是他们的错,叔父别生气了,气坏了自己不值当,您等着,我一会儿就去教训他们。”

    赵程见她脸色冷冷的,又怕她教训得太过,要是她一恼之下把人赶出育善堂就不好了,于是找补道:“他们虽然顽劣,但也不是一点可取之处也没有。”

    赵程想了想后道:“还算孝顺,在学堂里常给先生们烧水烹茶,听说在育善堂里也经常照顾比他们幼小的孩子。”

    赵含章一脸严肃的道:“那也不能掩盖他们犯过的错,叔父放心,我一定不轻饶他们。”

    “赏罚要得当。”

    “您放心,我一定狠狠的罚他们!”

    “罚罚罚,你就知道罚,教孩子是这么教的吗?”赵程见她如此愚钝,竟然没领悟自己的意思,忍不住怒喷,“养而不教乃父母之过,而你就是他们的父母官,这是你的过错知道吗?”

    “你打算怎么罚?就是把他们赶出育善堂,那也还是你的子民,光罚有什么用,要教,要教懂不懂?”

    “懂懂懂,”赵含章连连点头,“我回去就教他们,叔父放心。”

    赵程这才重重的哼了一声,和坐在另一边书桌前的傅庭涵点了点头,起身离开。

    赵含章抹了一下额头,大松一口气,傅庭涵合上半开的嘴巴,问道:“你干嘛非得故意惹他生气呢?”

    赵含章就叹息道:“我这也是没办法啊,赵正这两天天天往我这儿跑,说是七叔祖现在野心勃勃,要给程叔父说亲呢。”

    “气得程叔父一晚上没睡,生生把自己给气吐了,我还想着得想办法让他把气发出来,不然非得憋坏不成。”

    赵含章摸了摸下巴,“没想到这么巧,我办法还没想出来,他自己生气了。“

    那她当然要让他更生气,把气给发出来啦。

    赵含章当即决定,“我要好好的奖赏那几个逃课的小子。”

    于是她决定亲自去见这几个胆大包天的孩子。

    甲善就是其中带头的大孩子,已经十二岁了,县衙中的规定,孩子满了十三岁就要离开育善堂。

    他还能再在育善堂里留七个月,七个月后他年满十三。

    他见过赵含章,还不止一次,她时不时的会来育善堂,但注意力多在幼小、生病和年老者身上,育善堂里又这么多人,他觉得她一定不记得他。

    她还经常去学堂,给在里面上学的孩子送纸张和笔墨,特别的好,但他学习不好,也不敢凑上去。

    他没想到赵含章会特别点名要见他们。

    甲善几个都很忐忑,紧张得手软脚软,心脏蹦蹦直跳,几近要跳出胸腔。

    他们知道他们错了,他们不该逃课的。

    在县衙院子里等着被见时,几个孩子眼圈都红了,低着头看着鞋尖。

    这是今年的新鞋,也是女郎给他们的,当时堂主陈四娘好不容易请到她去育善堂巡视,才进院子没多久,有个调皮的孩子从狗洞里钻来钻去的玩儿,正好碰到了她。

    她见几岁的孩子脚上光秃秃的,连双草鞋都没有,而当时已经入冬。

    然后赵含章就拎上那小孩儿,把育善堂里的孩子都叫出来看。

    大家列队站在她面前,赵含章就这样一个一个的走过去,见他们脚上有穿着草鞋的,也有穿着破烂布鞋的,光着脚丫子的孩子也不少。

    赵含章就忍不住叹气,然后县城里的第一批鞋子和被褥都先给了育善堂,然后才给到外面来投奔的流民。

    甲善他们几个脚上的鞋子就是今年发的,一想到他们有可能会被赶出育善堂,顿时心中惶惶不已。

    第251章 学习好难

    赵含章将手上的公文处理好以后才让人把几个孩子带进来。

    一共五个,带头的叫甲善,他的名字还是赵含章取的呢,嗯,育善堂里的孩子的名字基本上都是她取的。

    赵含章定了规矩,第一批进育善堂的孩子,没有名字的,全都取中间字甲,后面一个字则从《论语》中随意选择一个字排列而成,有姓氏的,姓氏不改,没有姓氏的,就先取名,以后成年,自己想姓啥就姓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