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643节
书迷正在阅读:穿成恶毒女配,她把将军撩红了脸、婚后逐橙、[综漫] 伟大航路恋爱中、女皇只取一瓢、夏日午后、一只驸马入赘了、[海贼王] 草帽航海团的财务总监、唐宫、[综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还给我、[咒回同人] 在高专讨饭的日子
但凡有明军往来信使,一概截杀了,再把书信送于张顺手中。 那左督师朱燮元倒不是不知道石岭关的重要,只是麾下人马不多,若要分兵,又恐为义军各个击破。 他自度自个还能坚持些时日,即便石岭关为贼所据,等到官兵援军一到,自个也可以出兵夹击此处,逼迫“顺贼”在不利的情况下与官兵。 那朱燮元倒是打的好算盘,奈何天不从人愿,竟被李述孔切断了联络。 那朱燮元连续几日得不宣大总督张凤翼的消息,还道石岭关已经为义军大军所据。 他连忙书信一封,让信使绕道小道前往大同延请那宣大总督张凤翼前来救援。 话说那宣大总督自张凤连续几日收不到太原书信,自然也心中不安。 不待太原书信赶到,他忍不住对大同巡抚叶廷桂道:“如今太原消息数日不至,此定然系为贼人所断。” “那左督师朱燮元虽为名将,老于军事,一时无忧,但是时间一久,就怕人心思变。” “太原乃山西之心腹,太原若失,山西不守;山西不守,则宣大二镇如同无根之萍,京师则两面守敌。” “到时候朝廷必然南迁,若是朝廷一迁,吾恐长江以北非国家所有矣!” “如今宣大两镇精兵动员泰半,我欲亲帅万余大军前往太原,打通石岭关要道。” “剩余大军则由叶抚军负责,等抚军清点整顿完毕,再率兵与我相会,共破此贼,不知可乎?” 那大同巡抚叶廷桂也是知兵之人,曾先后担任陕西分巡关内道和山西按察使等职,和义军、后金皆交过手,颇有战功。 去年,他又在大同开市,为大明朝廷一口气换回来万余马匹,解了边军的燃眉之急,故而宣大总督张凤翼对他也颇为信任。 如今张凤翼还不知道朱燮元并未派遣士卒守卫石岭关,他还以为义军要效法宋太宗灭北汉之故智,要在这里狙击宣大援军,所以才决定提前出发。 “这……如此也好,只是军门一起还要小心谨慎为要!”叶廷桂闻言迟疑了一下,反而担心道。 “‘顺贼’奸诈凶狠,多少督抚败不幸惨败其手,皆因傲慢轻视之故。” “如今大明只此一副家当,万万不能为贼所趁。” 若是换作别人,被下属如此教训,早就怒不可遏。 只是那宣大总督张凤翼听闻叶廷桂如此言说张顺,反倒心悦诚服道:“叶抚军放心,本督自离开大同以后,定当广布斥候,万事小心谨慎。” “这一次南下,我只为打通石岭关,其他事宜,但等叶抚军赶到以后,我们再做计较。” 大同巡抚叶廷桂见张凤翼这般小心谨慎,这才放心下来。 两人计议已定,那宣大总督张凤翼自亲帅麾下标营七千,参将唐通一营三千,共计一万人马,离了大同,一路向太原赶去。 而大同巡抚叶廷桂则一味催促宣府总兵李国樑,但等他五千镇标赶到,一起前往太原“破贼”。 且不说双方如何打算,且说就在张凤翼整顿兵马,准备支援太原的同时,远在河东安邑的战事也终于到了收尾阶段。 随着一阵地动山摇的巨声响起,站在安邑城楼之上的安邑知县不由一脸死灰。 待到硝烟、灰尘散去,只见安邑县城的一角早已经崩塌。 “城破啦,城破啦!”城中守城的士卒、百姓和城外的“顺贼”皆异口同声的叫嚷了起来。 而不同的是,城内的叫声更多是惊慌失措,而城外的叫声则是喜出望外。 “完了,全完了!”安邑知县看着城外“贼子”如同潮水一般涌了进来,自知难逃一死。 他不由取下官帽,对东北方向拜了三拜,然后抽出腰中的宝剑冲了上去。 这知县也算是武艺精熟,练得一手好剑法。 奈何战阵之上,不讲什么江湖道义。 他刚刚拨开了义军士卒一支长枪,早有七八条长枪同时刺来。 那知县哪里抵挡得住?顿时被刺了七八个血窟窿,命丧当场。 不多时,义军杀散了守军,一个身材魁梧的将军被众人引着来到了这里。 “这就是安邑知县?”他不由开口问道。 “俞将军,正是此人!”左右闻言连忙应道。 原来这将领不是别人,正是原来的榆林总兵俞冲霄。 当初义军大举进攻河东之初,他和曹文诏、张凤仪三人各率领万余人马分别攻略一处。 结果张凤仪不但圆满完成了任务,如今早转向吉州、隰州等地。 而曹文诏部在攻克各地以后,已经转到绛州修整。 唯独他运气不佳,先后撞到解州和安邑两处坚守不降之地。 到最后,只得调动十门“擎天大将军炮”轰塌了城墙,这才拿下。 俞冲霄眼见安邑知县已死,安邑县城已经陷落,松口气之余,连忙下令道:“赶快派遣使者前往平阳,告知舜王解州、安邑业已攻克的消息。” 第236章 抵达 话说那日那宣大总督张凤翼和大同巡抚叶廷桂商议已定,遂亲率大军南下太原。 这万余大军,如今在张顺眼中虽不算多,却依旧是一支难以忽视的力量。 张凤翼率领这许多宣大军,一路上也是车水马龙、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际。 明军如此大的动静,哪里隐瞒的住? 故而那宣大总督张凤翼虽然极力广布斥候,到处剿杀,李述孔也早探得动向,连忙飞也似的汇报于张顺。 张顺得到消息以后,不惊反笑,扭头向孙传庭道:“如今明军宣大两镇精兵尽出,合当义军北路军大举进击之时。” 孙传庭听了那李述孔送来的消息,也不由展颜一笑,恭维一句道:“这一次舜王真是料事如神,那朱燮元、张凤翼之辈简直如同牵线木偶一般,果然前来救援太原。” “只是这一次,明军不知究竟来了多少人马,还请舜王早做打算,尽快调动分布在河东各地兵马才是。” 原来这大规模调动的军队和小规模作战不同,不仅声势浩大,更不易探查人数。 故而李述孔等人虽然探得张凤翼部动静,却并没有准确探查出张凤翼所率人数。 曾经担任过山西巡抚的孙传庭根据以往认识,推断这一次张凤翼所率宣大军应该在一万五千之数。 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若是孙传庭判断错了,那就坑了张顺一把。 实际上,原本历史上孙传庭对以李自成为首的义军势力就判断失误,以至于酿成大错。 不过,张顺对此倒是不甚在意。 兵法有云: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以不可攻也。 有备无患,早在义军到达太原城外开始,张顺就一直为这一天做准备,哪里惧他? 他不由指着面前一片低低矮矮不甚起眼的防御工事,向孙传庭笑道:“不是本王自负,就这般营寨,哪怕明军有十万大军围攻,在粮食耗尽之前,未必能破得!” “其兵马究竟是一万还是两万,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前些日子张顺在命人在汾河东岸建立粮仓的同时,也围绕粮草建立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 这是一个以棱堡的防御理论为基础,设计的一整套包含壕沟、挡土墙、瞭望台和小型堡垒的防御体系。 它不是棱堡,胜似棱堡。 这是一个以西方先进棱堡防御理念为基础,以中国传统堡垒、城壕、城池体系为框架形成的新型防御系统,故而张顺才有这般自信。 那孙传庭虽然见多识广,其实却没有亲眼见过棱堡的厉害,故而信心不像张顺那般十足。 不过张顺也知道有备无患的道理,如今义军麾下人才济济、兵多将广,岂能不留一番后手? 如今张顺身边总共有张大受、魏知友、王忠、张如靖、杨承祖、徐全、卢象晋和申靖邦八营人马,两万六千人马,按理说是足够对付太原和宣大之敌了。 不过他还是沉吟了片刻,继续下令道:“着王升、张鼎和卢象观三营悄悄前往灵石待命形势,且不可声张,使敌人发现了踪迹。” 孙传庭见张顺布置的密不透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如此,太原可得,明军可破,天下可定,臣无从置喙矣!” 从大同到太原不过四百里,张凤翼率领宣大军一路南下,第五天便破了石岭关,第七天便抵挡太原城北。 且不说宣大军在北面安营扎寨的时候,双方如何较量,且说那张凤翼抵达太原以后,连忙进了太原城前去拜见晋王和左柱国朱燮元两人。 如今驻在太原的晋藩藩王乃是二十多岁的朱审烜,被明朝廷当猪恩养这许多年,早就成了废人,并无什么本事和能力,那张凤翼不过以例走个形式而已。 反倒那朱燮元见了张凤翼,不由欣喜若狂,连忙将他迎进堂内,双方分定主客坐下,劈头就问道:“不知张尚书这次带了多少兵马,可有携带红夷大炮?” 宣大总督张凤翼为之愕然,不由开口道:“下官这次前来,共带领精兵一万,其实七千皆是本督标营。” “至于红夷大炮,过于沉重,不便于快速救援太原城,故而留在了大同、宣府等地。” “原来张尚书也是大意轻敌!”朱燮元闻言不由扼腕叹息道,“如今城外‘顺贼’就有两万之数,又携带了不知多少红夷大炮,火力甚是凶狠。” “先前我也曾率领万余大军,将此贼约莫五六千人围在汾河沿岸。” “没想到贼人非但不退,反而背河列阵,全恃红夷大炮。我军兵马实倍于贼,却久攻不下,反倒被贼人火炮打死打伤了不知多少。” “吾恐麾下人马伤亡过重,不利于太原防守,故而只好撤军。” “战后,得士卒捡会贼人炮弹,多有十斤、二十斤重弹,始知贼人早携带红夷大炮矣。” “故而,本督以为,无红夷大炮则万万不能与‘顺贼’接战,以免枉送了身价性命。” 那宣大总督张凤翼听了朱燮元这番言辞,差点被他当场气笑了。 什么红夷大炮?那张凤翼对此再了解不过。 这时候无论明金还是远西诸国,所铸红夷大炮皆沉重异常,重达两千斤以上,故而携带不便,多用来防御或者轰击城池、营垒。 那“顺贼”须没有三头六臂,又进军神速,如何携带了这许多沉重异常的红夷大炮? 那张凤翼不由疑心朱燮元老迈胆怯,心道:“这朱燮元果然是徒有虚名,坐失良机。” “其就任以来,不能整顿兵马,主动出击,反倒一味死守,坐看贼人连陷蒲州、绛州、平阳和霍州等要地,实可恨也。” 他不由不阴不阳道:“左督师勿忧,下官到来正合助督师击破此贼。” “以吾度之,那‘顺贼’虽然进军神速,却必不能攻占平阳府全境。我又听闻开封、大名、潞州等要地依旧在我大明手中。” “故而其势虽凶,实则如同空中楼阁而已。” “只需这几日稍挫此贼,定让他知难而退。他若不退,那真是天助我也,江山再造之功,合当为你我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