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
“虞二郎,你自同出士族,缘何落于泥泞愿与牛马驱使?莫是富贵仕途蒙蔽你的双眼?!” 虞玓抬手,拎着小酒壶走到他的面前来,挑眉如锋,“做当做之事便是牛马驱使?若你认为为官做事便是如此,若你如此冰清玉洁不贪图仕途,今日归家于父辈请辞,自离那崇贤馆内!凡事……可莫要宽于律己,严以待人。” 他的嗓音清冷,此言一出,那开口之人语塞。 在此人看来,这等凭借世家门第出身所走的门路,如何是那需拼搏厮杀的科举能相提并论?! 在诸多世家子弟眼中,要么是不屑于科举刀笔,自认无需经济仕途;要么是自持身份,认为行那诗书礼仪之道者,无不是芝兰玉树之辈,万不能被那些面朝黄土驱使牛马的粗俗凡夫所玷污……这两种想法或别有不同,却一同形成今日之偏颇。 虞玓敛眉,便是有些无趣了。 萧钺漫步而出,抬手挡住了旁人要出口的话语,“分明你我是一家,缘何至此?” 虞玓抬眸望向萧钺。 萧钺出身乃是兰陵萧氏,与会稽虞氏同出江南,乃是自前朝遗留至今的士族大家。虽未有山东士族那般门第高贵,却也是不可多得的世家。 虞玓淡漠地开口,“三郎,莫要忘了我的出身。” 萧钺微怔,先是思及永兴县公,随即才想到往日京城长安内的诸多传闻。听闻虞家二郎自幼流落在外,乃是在两年前方才归家。 虞玓信步走来,指尖拎着的小酒壶一晃一晃,“君以为,这天下是何人的天下? “世家之天下? “圣人之天下?” 虞玓立定,站在萧钺的面前来,直直望着萧钺的眼来,“皆是错。 “这天下,是百姓之天下!” 他双指并拢,遥遥指着院外墙,声虽轻,意却重,“秦王政自名‘始皇’,欲其天下千千年,万万年!君不见今日之天下,却是李氏皇朝!可这百姓,八百年前如此,八百年后亦如此! “高坐殿堂却耻于落地,张口闭口便是诗书礼仪,某看孔孟圣人却不会收那等心里修德,独吃自疴之徒!” 虞玓环视亭内,一字一顿地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无需某来教吧?” 杜荷掩面。 今日之筵席,还未过半,就已然落败。 他踌躇片刻,心知虞玓乃诡辩之思,分明今日欲说的是他抨击世家士族此事,却三言两语被带到士族与寒门的矛盾上来……其根源虽在,却是常年被忽略。 不,正如虞玓所言,不是备受忽略,乃是这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法子,其根本依旧是会动摇他们的利益,故而哪怕不利之流盛行,却也少有去更改的举措。 如那科举能走行卷者,必定有些家底。而能登堂入门,真的使得行卷被朝官大儒所看中,再上那行卷榜者,则必然是那些出身门第上乘亦或是声名远扬的学子……而这两者,都万不是寒门所能触碰。 从伊始便是不公,在掀开遮羞布后,如何能让贫寒学子平愤? 虞玓其实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 杜荷打了个激灵。 他突然想到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 从来太子殿下的身侧皆是杜荷与赵节陪伴左右,再有那汉王李元昌,可自此事始,本该是太子最中坚力量之一的杜荷却从未接到太子殿下的任何暗喻。而今日……杜荷环顾四周,李凤没来,赵节亦如此。 他们两人与虞玓的私交不错,为何今日不曾出现? 杜荷的手紧握成拳,垂下的眼眸有些艰涩,一个若隐若现的猜测已然浮现。 世家世家…… 等等……他猛地抬头,望向那亭中正与萧钺激辩的虞玓。若一切正如杜荷所猜测的那般,他与太子殿下竟有此默契? 分明身在两处,却如一同行事! 在这可道是寻常的一日里,尚书省内却也忙得不可开交。 礼部与吏部是其中最为忙碌,两部来往奔走的小吏与捧着文书的官员络绎不绝,两部尚书侍郎与于志宁、孔颖达等大儒激烈辩驳了整一月,正是为了拿出这科举的新章程来。 紧急修改的稿书在地上凌乱成卷,一捧一捧的卷轴被抬出来,各个引经据典吵得不可开交,这些世人以为的大儒甚至恨不得撸着袖子上,在学问中的辩论从来都不是如外人以为的文雅。 待六日后,在那常朝上,两部尚书总算是抬出了初拟的章程来。礼部考糊名,废除行卷榜这两件最急需的事情已经初步定下。 圣人看完新章程后,但笑不语,只让身边的內侍把章程递给太子。 太子殿下接过,俊秀的面容平静看完后,只淡淡说道:“不够。” 圣人饶有趣味地看着太子,笑着说道:“高明认为还差了些什么?” 太子轻笑着说道:“儿臣以为,至少得再添一笔,凡卷糊名后,需再有一轮。有那通晓笔墨之吏者重新誊抄卷面,考官最终能拿到手里的试卷,便是基本能不被任何人左右的试卷了。” 圣人微愣,倒是没想到太子提出了这般古怪的要求,但是仔细思来却极寻常的道理。 常言道字如其人,在糊名之后,再要依靠字迹来分辨究竟是何人所写的卷面其实并不难。而这点,只需要有门路的学子多跑动几趟,就是足够畅通无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