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第二百二十六章== 在宁宁的催促下,三人一同去了正房,招儿正盘膝坐在炕上看账。 这盘炕的习惯是薛庭儴带来的,哪怕从定海挪到广州来,广州此地没有冬天,依旧如此。不过这炕更多则是作为一家人休闲之地,却是极少用来安歇了。 炕上不光坐着招儿,还有她和薛庭儴的二儿子薛耀泰。 比起妹妹宁宁,泰哥儿上有大哥,下有小妹,算是爹不疼娘不爱的了。不过这小子也算机灵,知道爹和大哥都疼妹妹,他日日就往招儿身边钻。招儿有感一胎双胞,却是区别对待,难免要疼他多一些。 这不,宁宁总在大哥和表哥身边跟进跟出,他则是跟在招儿身边。 招儿如今极少出门,除非是外面发生了什么下面人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她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陪几个孩子和丈夫,兼顾打理薛府上下事宜。 闲暇之余,免不了有各地账目送来,她就盘盘账什么的。 泰哥儿对念书兴趣不大,对算账倒是颇为有兴趣,如今会打算盘不说,算学也跟着招儿学了八成。 此时,招儿低着头看账,时不时拨动算珠,他也拿了本陈年旧账,手边放了把小算盘。 这是招儿给他拿来玩的。 曾经招儿也希望两个儿子都能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嘛,可惜泰哥儿就对这有兴趣,孩子要学,她就教着。 宁宁是个爱撒娇的,人还没进门,就叫上了。 “娘——” “你怎么来了?”招儿抬头看了她一眼,又看向儿子和外甥,两个少年对她苦笑一下。 “怎么了这是?又欺负两个哥哥了。” 宁宁皱了皱小鼻头,道:“人家才没有呢,我就是想和大哥一起回老家。” “怎么就想到要和大哥一起回老家了?” 知道娘不如爹好对付,宁宁转了转眼珠道:“我还没回过山西老家呢,听爹说那里可好玩了,我就想去看看。” “你爹什么时候跟你说山西可好玩了?”招儿才不会被小丫头唬过。 宁宁两只小手背在身后,扯了扯衣袖,她自以为做得隐蔽,殊不知都落在后面她两个哥哥眼里。 “爹真的有说过,不信娘你问爹。” “你就仗着你爹肯定会帮你圆话吧?连娘都敢骗了?”招儿假装板脸道。 宁宁忙扑了过来,拉着娘的衣袖摇了摇:“宁宁没有骗娘,爹真的说过,还是宁宁小时候,爹说老家后面有座山,娘还在上面种过菜。还说当年爹读书,家里穷,是娘种菜供爹念书。” 一听这话,招儿眼中不禁闪过一抹回忆,她伸手揉了揉宁宁的小脑袋,笑道:“那也不准去,你大哥这趟回去是下场赴考,有你这个小机灵鬼在旁边闹,你大哥可没心思考试。” “我不嘛……” 这个嘛字还在嘴里打转,就迎来了招儿的拒绝:“我说不准就不准。” 好吧,在如今的薛家来说,对于儿子们,是严父慈母;对于女儿却恰恰相反,而是严母慈父。 招儿通常是那个扮黑脸的,且宁宁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娘生气。 “呜呜……我就想回去……” 这句话没敢当着招儿说,而是捂着脸去了大哥身边,那哭声一听就是假的,泰哥儿就坐在炕上看小妹跟娘耍鬼头。 不过一般情况都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所以哭了也是白哭。 果然小姑娘哭了一会儿,见没人安慰自己,就真的伤心了。她呜呜跑出房间,不用想就知道这绝对是去找爹了。 宁宁总有办法能把爹找到。 这也是整个薛府上下都宠她,自然也包括胡三这个薛庭儴的心腹兼护卫头子。 这么说吧,招儿不一定知道薛庭儴在哪儿,但胡三一定知道,能把胡三拿下,不就能找到爹了。 此时薛庭儴正在前面巡抚衙门里办公,这巡抚衙门和县衙差不多规制,都是前面办公,后面是后衙。 宁宁先去找胡三,胡三正在书房外面守着,见她来了忙走过来问她怎么来了。 “胡三叔,我要找爹爹。” “大人在议事,要不胡三叔带你去玩?” 见宁宁点了点头,胡三对门外守着的护卫点点头,就把宁宁扛在肩膀上出去了。 书房里,薛庭儴坐在书案后,其下左右各摆了两排椅子,分别坐着数个人。 能在此时,坐在这地方,都算是薛庭儴的心腹。 “今早我收到京里来的信函,召我回京的圣旨马上就快到了。” 对于此言,下面坐着的几个人并不吃惊,早在去年薛庭儴坐上这巡抚之位,就说过迟早有这么一天,长则三年,短则一年。 没想到这刚过一年之期,京里的那位就坐不住了。 大抵也是在沿海地带待得久了,这几人脑中君君臣臣的观念十分淡薄。他们算是跟着薛庭儴赤手空拳打拼过来,为了朝廷,为了那位,薛大人受了多少委屈,面临过多少困境。 市舶司大把赚银子的时候,就是忠君之臣,是朝廷栋梁。等朝廷有钱了,就开始担心什么功高盖主。 以薛庭儴的年纪,能坐到这个位置,确实少不了那位的提拔。可这些年,薛大人每次碰到什么危机的时候,那位可从没有明火执仗的撑腰过,都是大势所趋,顺势而为。 尤其近几年有那阿谀奉承之人,少不了在耳边煽风点火,那位可没少一面赏着,一面隐晦地敲打。 当然,对方是君父,天下都是人家的,不管怎么做,下面的臣子都不该有埋怨之心才是。 只是多少有些寒心。 “大人,能不能想办法不回京?” 说话的是前前定海卫指挥使贺维,现任的东南洋水师副总兵。如今东南洋水师总兵是前浙江水师总兵苟大同,此时也列坐其次,都是薛庭儴一手提拔起来的。 “其实我回京也好,京中到底人手太少,外面功劳再大,也顶不住有人耳边的一句话。以陛下的为人,我这趟回京后,应该不会亏待于我,有我在京里照应着,你们在下面的差事也容易些。” 说是这么说,谁愿意天高皇帝远不待,跑回去装孙子。只是大势所趋,不得已为之罢了。 “水师这边由你和苟总兵担着,我能放心。定海那处有谢三,广州有八斗,长乐有大田,唯独就是上海的那个,你们多少注意些,别因着他与我有几分香火情,就过多忍让。” 所谓上海的那个,指的是顺喜,也就是原定海市舶司提举顺喜公公。 如今随着嘉成帝集权甚重,羽翼丰满,那些早年还敢跟皇帝对着干的朝臣们,俱都沉寂下来。也是被打击得不轻,因着沿海一带牵扯甚广,多少人受到牵连被斩了羽翼。 此消彼长,皇帝的威严自是一日胜过一日。 人的态度总是随着时间的迁徙,不停地转变着。 若干年前,嘉成帝朝权被分,被那些阁老们联手架空,以至于想做什么,还得经过算计。这几年海晏河清,国库丰足,没有人掣肘,嘉成帝越发志得意满。 而司礼监也跟着水涨船高。 如今嘉成帝用那些太监们越发顺手了,像把顺喜安排去上海市舶司,看似司礼监那边的动作,可若说没有嘉成帝的授予,谁也不信。 说白了,上海镇的市舶司地理位置优越,如今已经取代定海成为东洋最大的进出货港口。 这种地方,自然是放在自己手里好。 寒心之缘由,此处也占了一部分。 “大人,若陛下真打算把您召回去,属下恐怕我等这位置也坐不了太久。”人近中年的谢三,摸了摸手上的扳指道。 空气凝固住了。 如果这话应验,便是最糟糕的情况。 留着一撮小胡子的,依旧还是那么胖,甚至比以前又胖了一些的毛八斗,炸开道:“坐不了就坐不了,这破位置谁愿意坐谁坐去,反正赚再多的银子,也不会是我们的,他们愿意怎么玩怎么玩。” 理是这么个理,谁甘心? 这世间最寒心的事,莫过于辛辛苦苦种了树,却被人摘了桃子。 “庭儴都没说这话,你咋呼个什么。”李大田说道。经过这几年的沉淀,如今他越见沉稳,人也比之前富态了不少,因为年过三十,也蓄了胡子,越发显得威严。 “我替他抱屈行不行?” 这两人就不能在一处,在一处就会斗嘴。 “行了,凡事不要往坏处想,走一步看一步吧。”薛庭儴叹了一口气。 也只能这样了。 “对了,我之前让你们多留意新大陆的事,你们还继续留意着,以大昌如今这情形,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少,需得从外面寻求粮道。” “我说你就别管这些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指不定你这次回京,就把你扔在哪处闲散位置纳凉。”又是毛八斗这个喜欢泼人冷水的。 薛庭儴无奈地看着他,摇了摇头。 之后,几人又议了些别的事,便各自散去。 只留下薛庭儴一人,坐在书房中沉思许久,才缓缓地吐了口气。 他来到窗前,看着外面阴沉沉的天,山雨欲来风满楼。 * 薛庭儴的消息并没有错,也不过是两日,圣旨便到了广州。 宣旨的是老熟人,安顺公公。 “薛大人大抵不知,陛下早就念叨着你,说薛大人乃是国之栋梁,肱股之臣,却因给朝廷办差,在沿海一待就是近十年。陛下愧疚啊,次次提到你都说亏待了。这不,陛下犹豫再三,还是打算召你回京,让你清闲些日子。” “下官恐慌,愧对陛下如此牵挂。” 安顺笑着摆摆手:“不愧对,不愧对,谁不知薛大人为朝廷鞠躬尽瘁,乃是忠君之臣,陛下每次在朝堂上提起忠臣,就拿大人你做例子。咱家在这里先恭喜薛大人,这趟回京必然高升。” “谢安公公吉言。” …… 安顺在广州待了两日,便匆匆离开了,说是要回京复旨。 至于薛庭儴,这次圣旨里并没有说明他官位如何,也就说等回京后才知。再加上安顺的话,薛庭儴索性提了要回乡祭祖之事。 安顺倒也满口应承下来,说是回去会禀报嘉成帝。嘉成帝的本意是心疼薛庭儴辛苦多年,回乡一趟祭祖,自然不算额外。 这么一来,从本是两个小的回乡,到现在一家子都打算回乡了。 薛庭儴倒也是个果断之人,拿到圣旨就让下面准备上了,安顺前脚离开广州,后脚他便带着一家人踏上去山西的路途。 这一路山水迢迢,幸亏如今海运畅通,先从广州坐船走海路去苏州,再从苏州换船通过运河一路向北,之后弃船换车,等入了山西境内,已经是二个多月后的事情了。 这种情况自然是赶不上这次县试,薛庭儴只能愧疚对儿子说,还待来年。 本来薛耀弘这次就是打算试试手,倒不是冲功名而去,今年下场还是明年下场,其实都不算妨碍。 …… 阳春三月,夏县这里却只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天气。 不过农人们已经开始忙碌了,乡间小道上时不时就能看见农人扛着锄头,拉着耕牛,往地里去春耕。 这一行车队蜿蜒数百米之长,像夏县这种乡下地方哪里见过如此之景,看见的路人俱是停下脚步,忍不住猜测是哪家人。 在夏县这种地方,能有如此大的阵势,还能是哪家人?!于是纷纷有人奔赴余庆村报信。 不多时,余庆村就来人了,在问清车队前方的护卫是不是薛大人回来了,就以飞奔的速度回了村。 薛大人回来了,薛大人带着一家老小回乡来了! 消息顷刻就传遍了整个余庆村。 如今的余庆村可不像当年,村子扩大了太多太多,俨然是个镇子。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薛氏的族学,归功于这些年来,哪怕薛庭儴和招儿在外面,依旧没忘记往老家绵延不断地送各种书籍。 每年都会送两批。 不光送书,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如今余庆村有着整个夏县,是整个平阳府最大的藏书楼,还有一个平阳府最大的书院——余庆书院。 近十年来,余庆村的变化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 而在听说薛氏一族最大的荣光,薛庭儴薛大人薛提督薛巡抚,带着一家人回乡了,整个余庆村全员出动。 甚至是近多年已经少在人前露面的老族长,也让人搀扶着来到村口。 …… 近了,远远就能看见立在村口的功名旗杆。 一共有三座。 第一座乃是薛庭儴于嘉成六年丙午科乡试,中第一名解元时,亲手所立。第二座乃是薛庭儴于乙酉年殿试,中第一名状元时,由老族长亲手所立。最后一座则是薛庭儴官拜提督巡抚时,由现任族长所立。 三座五丈些许的旗杆,分别是一斗、三斗、四斗,其上悬挂着红边黄地儿的大旗,迎风招展。 一个官员此生最高的荣光,莫过于此。 而薛庭儴用了十年完成。 …… “爹,快到了吗?咦,那是什么?”一辆马车中,传来个小姑娘稚嫩的询问声。 一个温柔的女声回答她:“那是你爹的功名旗杆。” “好高,好大,好威风。”小女娃用三个好字,表现自己的惊叹。 招儿侧脸看了男人一眼,就见他脸绷得很紧。 她在心里笑叹了声,拉上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