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莫要管她
从刘彻走后,谈笑的身子始终跪得笔直,明明就不是她的过错,若是放在以往,这样的事情谈笑便是想都不敢想,更别说做了。 偏生这一次跪着,谈笑觉得自己应该体会一下,体会一下陈阿娇那种由欢喜到悲凉的心境。 夜深人静,只有一个人的殿里还有几根随风摇晃的火烛陪伴。 谈笑就这样一动不动的看着那烛火,脑海里想起很多写烛火的诗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最让她感慨的便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那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明明是写的男女之情,却是因为比喻极为生动而在后世用到了那辛勤的园丁身上。 却也传来了一桩美谈。 只是原诗的那一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里面的无奈,却不知还有几人知其悲凉。 就这么看着,就这么想着,只有自己呼吸声伴随的夜里,谈笑突然有些明白为何古人对着烛火都能够写出这么多的离愁别绪。 “娘娘……”细微的声音与小心翼翼的脚步声打身后传来。 谈笑身子一颤,不用回头也知道是何人,眸子闪了闪,谈笑抿了抿嘴角,轻轻叹了一口气,“你怎的来了?回去罢。” 这么一说话,才发觉自己的喉咙竟是无比的干涩。 “娘娘,奴婢给您带了一些糕点过来,您先吃了吧。”妙香将食盒在谈笑身边放了下来,烛光下的影子摇摇晃晃。 谈笑皱了皱眉头,身子依旧跪得笔直,“陛下可知你如此做?” 妙香将食盒里的东西取出来,看着自家主子那已然干裂了的唇,心里无比的疼惜,“陛下不知的,娘娘且放心。” “拿回去罢,莫要让人知道了。”轻轻叹了一口气,谈笑摇了摇头,“莫要再来了。” “娘娘这怎么行?”妙香的语气都在瞬间变了,“娘娘放心,奴婢没有让任何人看到,您身子还不曾好全,若是不好生照料,怕是又得……” “我这不是好好的吗?”谈笑摇了摇头,想要给妙香一个安慰的眼神,却是发觉这样的夜里,如此烛光下根本传递不出去。 “可是娘娘……”妙香将手里的托盘送了上去,“这是您最爱吃的桂花糕,就一块,娘娘你就吃一块吧?” “不必了。”咽了咽口水,谈笑将目光移开,闭上了眸子。 她怕她……忍不住诱惑。 “娘娘……”妙香抽泣了一声。 “走罢,巡夜的怕是要过来了。”谈笑轻轻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妙香还想说什么,身后当真传来了巡夜的声音,咬了咬牙,妙香将手里的东西放下,“娘娘,奴婢将东西放在此处了,还请娘娘……爱护自己的身子。” 说罢,妙香终究还是快速的蹑手蹑脚的消失在了黑夜里。 铿锵的脚步声从那头传到这头没有停顿的声音,谈笑把提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轻轻地呼了一口气,嘴角勾了一丝无奈。 如今……也就只有妙香还敢冒着这般危险过来了。 “给陛下请……” “你躺着,莫动。”看着床榻上的女人要起来,刘彻眉头顿时一皱,立马几步走了过去,按住她的肩膀。 “陛下,妾身该回去了。”看着眼前男人脸上温柔的神色,卫子夫摇了摇头,挣扎着要起来。 “去哪儿?今夜便在此处,本就胎象不稳,若是又如何,可不是要让朕心疼?”哼了一声,刘彻轻轻叹了一口气,眉头皱着道。 “陛下莫要皱眉,妾身不走就是了。”手指抚上男人的剑眉,卫子夫眼里闪过一抹心疼,“陛下本就日理万机,若是妾身再不听陛下的话,为陛下分忧,那真是辜负陛下对妾身的宠爱了。” “朕便是因为你明事理才如此宠爱你的。”听到卫子夫的话,刘彻觉得心里无比的畅快。 只有眼前这个女子,才是自己的知心人,知情知意知趣。 “对了,陈姐姐呢?妾身已经许久未曾见到她了?这儿本是陛下给陈姐姐的寝殿,若是妾身住了,陈姐姐去哪儿呢?陛下……要不妾身还是回去罢?”突然间想起了什么,卫子夫突然皱起了眉头,拉住了刘彻的衣袖,眼里多了几分担忧。 望着女人表情,刘彻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伸手捏了捏她的鼻子,“朕就该让她看看,你是如何待她的。” “陛下说什么呢。”轻轻地抓住刘彻的手,卫子夫垂了垂眸子,“陛下还未曾告诉妾身,陈姐姐去哪儿了……” “她自然是有去处。”眯了眯眸子,刘彻眼里闪过一抹深邃,再度投向卫子夫的时候又全部变成了柔情,“你不必在意,好好安睡便是。” 说罢,刘彻拉过被子,作势便要躺下来。 卫子夫明显被惊到了,竟是立马要起身起来。 “莫动,歇下罢,仔细手上的伤。”刘彻轻轻叹了一口气,觉得身边女子的举措让他有种心不在焉的感觉。 这几天以来,但凡他夜里过来歇息的时候,那个女人莫不是已经歇下睡得酣香便是一脸警惕的望着自己。 今夜那个女人…… 脑海里刚刚浮现一点儿剪影,刘彻立马将其驱逐出去,便是到了这儿,那个女人还想要来搅扰自己的心绪吗? 手臂搭上卫子夫的腰身,将其拉近自己的怀里,刘彻凑进去碰了碰她的鼻子,“就这样睡吧,朕什么都不做,明日再回去,赏赐朕已经让人送到你宫里去了。” 说罢,刘彻眉宇间闪过一抹困倦,竟是说完这句话之后便闭上了眸子。 看着男人俊美的面容,卫子夫嘴角勾了一抹心满意足的笑容,闭上眸子钻进了男人的颈窝里。 如此之美好……若是夜能够再长些就好了。 谁都不曾知晓,此夜里,哪怕是听着身边女子平稳的呼吸,帝王直到半夜都不曾睡着。 外面的茶几上,仍旧盛放着一碗暗红色的参汤。 而另一处偏殿里,一道身子仍旧跪得笔直,月光透过门缝洒进来,隐隐绰绰在地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影子,似乎随时都会随风而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