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是的马丁先生,都是我独自完成的。” “这真是令人惊讶的才华,很难想象这样的歌曲是由一个不满十三岁的小女孩写出来的。” 马克斯·马丁看上去有点儿激动,他像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什么形容词似的,右手不停的比划着。 “这太不可思议了,我是说,以你现在的年纪表现出的惊人创造力,这样的才华说是天才也不为过。” “天才”这个词似乎可以适用在许多音乐创作人身上,包括马克斯马丁本人也被许多同行评价为天才作曲人,但由这位在欧美乐坛被誉为欧美teenpop教父,三次获得ASCAP(美国作曲家、作家与出版人协会奖)年度创作人奖的超级制作人给出的如此高的评价,连布莱恩·皮特都替黛西感到受宠若惊。 大部分美国小女孩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已经激动的尖叫起来,一边流泪一边向马克斯·马丁先生道谢了――美国人大部分都是这样情绪化的。 但不管是紧绷的头皮还是等待作业评价的紧绷心情都不允许黛西做出这样的反应,于是黛西依旧没什么太大的表情变化,略有些冷淡的做出回应:“非常感谢你的夸奖,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你的眼光真好!” 黛西内心悄悄为自己点了个赞,短短一句话,既包含了平静而礼貌的道谢,又不动声色抓住适当的机会夸奖回去,礼尚往来,她感觉到了自己最近情商有所增长,明显变得会说话了。 布莱恩微笑的表情僵了一下,正准备打圆场,马克斯·马丁就在短暂的错愕后笑出了声,“很有个性的小女孩儿,我能想象,不久之后你一定会在流行乐坛获取一席之地的。” “不过这些歌曲符合潮流的不多,大部分虽然既动听又有深度,但不符合近年来大众的口味。” 事实上有很多小众歌曲的旋律和深度比起当下大热的流行歌曲也不遑多让,但因为旋律不够抓耳、不符合大众喜好或者歌手知名度不好种种原因,都无法成为热单,一首歌曲乃至一张专辑能够成功不仅需要歌曲本身的质量保障,更多的会受到歌手知名度、公司宣传力度、歌曲是否符合潮流的影响,宣传和知名度是唱片公司要考虑的事情,而选出能让听众喜欢的乐曲就是制作人的工作。 夸赞归夸赞,对待工作上的问题,马克斯·马丁先生还是十分严格的,他毫不留情的剔除掉了将近一半的歌曲,在敲定了本次专辑大致方向之后又剔除了十几首,最终留下了三首已经确定选入专辑的并以单曲形式发行的和五首不确定是否使用,或需要经过他本人的修改后才使用的。 其余的歌曲会由他亲自操刀创作词曲,在他为黛西拼凑专辑歌曲的这段时间里黛西需要去录制她的第一首单曲,也是马克斯·马丁认为最能引起听众共鸣,适合做为打榜单曲的抒情曲《旁观者》。 这首歌的歌词不同于黛西的大部分歌曲,简单直接扎的人心窝疼的毒鸡汤,而是少见的抒情曲,曲调比起其他歌曲也相对缓慢了不少,歌词的感情很细腻,有的地方会有让人雾里看花的朦胧美感,但更多的是直抒胸襟。无论流行乐的潮流如何改变,抒情永不过时,用它做为先行曲为歌手积攒人气绝对是最适合新人歌手的做法,马克斯·马丁能想象到这首歌发行后会有多大的反响,在无数经历过情感挫折的听众流泪的同时,黛西·希尔这位还未成年的作者兼歌手也会给他们留下一点印象。 一个十三岁的创作型歌手,这个身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话题性,只要到时候公司的宣传做得好,黛西的首专首周销量就有很大的保障,马克斯·马丁确信,他能让这张专辑冲进Billboard?专辑榜前十。 等以后有了一定的名气,有粉丝基础,那些被他剔除掉的不够符合潮流的歌曲就能在以后的专辑中用到了,歌手需要迎合大众,但歌手也能影响潮流。 第一次合作刚开始,就已经看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合作的马克斯·马丁拿出最认真的态度对待这次的专辑制作,他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和黛西制定了工作规划,拷贝好了歌曲文件就风风火火的催促黛西去录音棚录制歌曲。 “录音?编曲还没有完成,现在录音吗?” 看着马克斯·马丁走远了,黛西才疑惑的开口,布莱恩没有马上回答她的问题,默不作声的领路。 公司有专门的录音棚供歌手使用,毕竟也算是业内有名的唱片公司,录音棚中的空间也算是不小了,许多混音设备一看就是刚买不久的,录音间的录音设备也是目前美国顶尖的,光一个防喷罩看品牌就知道价值不菲,和博森曼家那套过家家似的装备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这是我们公司自己的录音棚,但现在公司的歌手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录音棚,所以平时也没人使用它,大部分新人在初次录音的时候都会不适应,你可以自己到这里来练习。” 布莱恩用力的一把推开录音棚的大门,站在门口没有进去,编曲还没完成,今天只是借用录音室让黛西练习,习惯满屋子的录音设备,她暂时没有进去监督黛西练习的想法。 以黛西目前的水平,这首歌练习加上录制估计要一个多月,她可以在这段时间帮黛西寻找经纪公司,顺便找好团队策划好如何包装黛西的形象。 布莱恩简单的交代了几句就进行别的工作去了,马克斯·马丁不负责录音工作,没有跟过来,录音棚中只有两个工作人员,一个看上去很严肃的白人大叔和一个头发卷的很严重的黑人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