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王夫人听说,这才罢了。 又闲话几句,王夫人这才起身告辞。 薛姨妈与薛宝钗送到门口,这才回来。 一回到内室,薛宝钗就忍不住道:“妈,姨娘……” 她今天说的都是些什么话呀! 薛姨妈拍了拍女儿的手背手,道:“你姨娘就是有再多的话,她也是你的长辈,不是你能说的。” 薛宝钗道:“妈,不是女儿说长辈的不是。而是这府里本就没规矩。我们在这边住了也有几年的功夫了,这府里的行事,我们都看在眼里。妈,您看这府里的丫头婆子,哪个不是惫懒的?又有哪个不喜好八卦新闻?妈,姨娘在我们这里说得痛快,可这话要是传了出去了,可怎么好?” 薛姨妈一听,立刻扬声高喝道:“姑娘的话,你们都听见了没!今儿个若是有一个字外传,看我不送你们去黑煤窑子里头!” 不止是跟前站着的丫头婆子,就连外间的丫头婆子听见也都是一抖,齐齐地应了一声。 薛宝钗看了看薛姨妈,又低下了头。 她们母女其实很清楚,就是他们薛家管得住他们如今住的这个小院儿也管不了这荣国府里的人。王夫人在薛姨妈跟前说得痛快,焉知她在别的地方不会开口。但凡她有一句话传了出去,都是不小的麻烦。 若是贾元春在宫里好好的,有圣眷,或者跟前有个皇子,她们都不会如此担心。可是听听外头传的那些话!贾元春哪个沾边了? 薛宝钗一想起来,这颗心就跟油煎一般。 贾宝玉本就不是良配,这贾家看着也只是面上光鲜! 薛姨妈道:“好孩子,我们不说这个。明儿个我们不是要去探望你舅妈么,你也打了,很该换两身鲜亮的衣裳。” 薛宝钗也知道,她们如今是人在屋檐下,也只能闭上了嘴。 只是这外头跟贾家到底是不同的。贾家这边以为林如海肯定会娶甄家二姑娘,外面可不这么认为。薛宝钗既然跟着母亲去王家做客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自然会听到许多不同的言论。她越听越是心惊,回来之后就忍不住跟薛姨妈嘀咕。 第一次,薛姨妈就皱眉:“怎么可能!不过是外头的那些人嫉妒这府里说的昏话罢了!你莫要理会,这也不是你该管的。” 薛宝钗不放心,免不了让自家铺子上的伙计掌柜们打听,可各种消息传来,她越发不安。尤其是涉及到荣国府的爵位问题,更是让她心惊肉跳。 薛姨妈听说就道:“罢罢罢。自古以来,这爵位传承讲的是血脉,要不就是功劳。大老爷是把爵位让出来不假,可是这府里的老爷毕竟不是嫡长子,娘娘也不曾有喜,因此被压住了也未必可知。不如,我们去庙里做场法事,给娘娘祈福,预祝娘娘早日怀上龙嗣。” 薛姨妈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找王夫人来商量,王夫人当然说好。 不想,消息传到贾母的耳朵里面,贾母就把王夫人叫了过去,道:“这种事情就跟祭祖一样,怎么可以托付给外人呢?到底是我们家的娘娘还是薛家的娘娘?” 贾母一声令下,又有尤氏奉承,很快,就变成了宁荣二府的女眷的集体行动——去清虚观为贾元春祈福、打醮。 贾家本来就喜好排场,清虚观又在城外,还是贾母在贾元春省亲之后第一次外出,贾家摆开了全副执事,不止堵住了整条宁荣街,这里贾母的八抬大轿都已经出了宁荣街,后面还有一大堆的丫头婆子来不及上车呢。 贾家如此之招摇的排场很快就惊动了整个京师,四王八公等故旧或者派了管家送了厚礼来或者派了家中子侄亲自过来探问。 贾母这才发现不妙,原定去清虚观三天,她第二天就不肯去了。 可是这个时候已经迟了。 因为连宫里都惊动了,就是妙玉也得了消息。 妙玉对身边的人的要求就是,出门在外记得带耳朵,把嘴巴留在她跟前。 因为这样的要求,加上她有钱,时不时地有赏钱下来,身边又有几个皇后和义忠太妃留给她的很会办事的人,因此她身边很有几个伶俐的人,惯会打探消息与她知道。 这不,一个小太监从宫外回来,就给她带来了关于贾家清虚观打醮的消息和各种传言。 妙玉听完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他们有没有妨碍到京畿的农田?” 如果贾家的队伍敢从农田中穿过、祸害庄稼,她绝对会鼓动御史参他们一本。 “回殿下,没有。” “那就算了。” 那小太监赔笑道:“奴婢还以为殿下会担心呢。” 妙玉道:“担心什么?林如海是大臣,不是皇家的奴仆,他的婚事,他最近做主,皇祖父也好,父皇也罢,也只能帮着做媒,不可能替他做这个主。至于甄家和贾家,他们自己不曾把自家骨肉当一回事儿,那是他们自个儿的事儿。” 正说着,忽见外面匆匆来了一女官,一进门,对着妙玉行了个礼,道:“启禀殿下,老圣人把甄家二姑娘赐予北静王为侧妃了。” 听到这句话,房中各人神色各异。 要知道,北静王妃就是甄家女,也就是甄家本代的大小姐。现在太上皇把甄家二姑娘赐予北静王为侧妃,相当于直接废了甄家二姑娘这颗棋。 妙玉道:“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