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秋收忙
“这个时候,东平里如果贸然将南军的人引进来,陛下会怎么想? 陛下肯定不会怀疑夫人一家,可他这个打头的就难说了。指不定会被那些酷吏或者谄媚的人安上心怀叵测这一个罪名。 “好了,你以后不要听蔡头那厮瞎咧咧。招募人手一事,你可以交给东平里每一个里民啊!活在这世上,谁没有个亲戚啊?” 对呀!别说其他人,就连铁平自己也有远亲,还有铁李氏的娘家家中,也有不少壮劳力。 “好了,你尽快去将此事告知大家吧!不过,铁叔,丑话说在当面,招来的人一定要招那些老实本分的人。若是想来混吃混合,本小姐眼里可容不得沙子。真要有人犯了本小姐的规矩,你不要忘了宁管家。”金知蝉提醒道,没了,她没有提母亲的身份,而是抬出了宁成。 “诺!铁某记住了。”这番话的效果却出奇的好,铁平连忙收敛了脸上兴奋之色,答应一声。 秋收忙! 是真得很忙。 天有不测风云,三万亩的田地,必须尽快收割,因为谁也无法预料到老天爷什么时候会下雨。 一旦下雨,这一年的收成便会大打折扣。 铁平将通知告知了东平里全体新里民之后,所有人都欢腾雀跃。这个时候关中百姓还是非常质朴善良的,自己享了福,自然也希望自己的亲戚能够跟着沾光。 东平里新里民当中,光是女人就占了一半还多,大多数都是郎官的遗属,可她们都有娘家人。 文景之治,关中地区承平了近五十年,虽然中间经过了七王之乱,可七国联军并未打进关中。因此,整个关中地区人口滋长得非常快。 关中地区,土地兼并的情况愈加严重,而普通百姓们手中田地不断缩减的情况下,人口却在持续增长。因此,几乎是每一家都有好几个壮劳力。 得了这个消息,有些人甚至卖了家中的田宅,举家搬迁到东平里。 秋收前,铁平一统计,新人当中,光是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性就有五百人之多,其他老幼和女子稍微少一些,也有近四百人。 这可真是拖家带口啊! 金知蝉不放心,暗中派方小六联系他那些朋友,到这些新人的原籍全部探查了一遍。卖了田宅到东平里定居的,居然占了八成以上。 还是方小六的一位朋友探出了其中的缘由。 无外乎,官府和豪强! 外界都以为整个东平里是属于金家的。 可是,东平里年长的人都知道,即便这些田地和宅院全都是皇帝赐给他们的,若不是金家的庇佑,他们又如何能够活得这么安生。 关中地区豪强兼并土地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蔡有德和黄有仁相互勾结,并不只是特例。只不过,其他地方,官绅勾结的时候,没有他们这么露骨,这么肆无忌惮罢了。 其实兼并土地有很多好的方法。 放高利贷,碰见天旱水灾之年,小农经济根本就扛不住,老百姓卖地卖儿女求存的事情,并不少见。 因此,金知蝉这么使唤整个东平里全部里民的时候,除了不明白她那些举措之外,没有一个人有怨言的。 大树好乘凉,金家顶在上面,他们这些普通百姓也有了能够安居乐业的地方。 那些举家搬迁到东平里的百姓们,并不是图东平里的一日三餐,也不是其他,仅仅是因为,他们听说,到了这里便能够安安生生的过日子。 如此而已。 就这么简单。 故而,金知蝉原本还想让铁平控制一下迁居东平里的人数,得知这个原因之后,便让铁平没有在计较具体的人数。 当然,那些在原籍劣迹斑斑的人,想要混水摸鱼,则全都被方小六带人揪了出来,赶出了东平里。 这一点,金知蝉可不管那是谁的亲戚,哪怕是她母亲的亲戚来投,若是不提前将自己的情况说明的话,她丝毫不会留情面的。 谁都有苦衷,对此,金知蝉也明白,也许其在原籍的名声并不是传闻的那么差,是被敌人、仇人刻意抹黑的。可是,一旦到了东平里,凡是没有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告知铁平的,那就是蓄意的隐瞒。 对于金知蝉的这个决定,铁平也是无话可说。 当然,这种人毕竟只是极少数,而能瞒过铁平眼力的人就更少了。 建元元年到建元二年秋天,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东平里的人一直都忙着田里的事情,因此,都还没有顾上兴建房屋。这些前来投亲戚的,只能被暂时安置到了那些空着的房子,也就是那些原先三仙女镇那些黄姓人和被逼走佃户的房子。 新来的人到了东平里,肯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不能随地大小便,必须到指定的厕所如厕。男左女右,一定不能搞错了。一旦被人发现进错了厕所,可是要受罚的。 小孩子要是屡劝不听的话,也要被当众责罚——用小竹板打他们的小屁屁。 女孩子教育过一遍之后,都比较听话,让人心烦的是那些年纪稍大的男孩子们,他们无愧为熊孩子之称。即便被逮到,当众打了,有些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个傻大胆,居然将一泡热气腾腾的米田共,拉到了金家的大门口。 宁成只用了一刻钟的时候,就抓出了这傻小子。 就在众人以为金知蝉会用更严厉的刑罚惩罚对方的时候,她却把这个小子关进了一个小黑屋子里面。 这个小黑屋是金知蝉闲来无事,让木恕替她用实木建造而成的。高六尺,长宽都是三尺,可以移动,外面的木头被涂了一成黑漆。 表面看上去,像极了倒立起来的棺材。 金知蝉让木柱将这个小黑木屋就摆在那泡米田共的上面。 看热闹的镇民们都有些不以为然。 结果,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这孩子就开始哭爹喊娘的求饶。被放出来之后,径直给金知蝉跪下来,不停地磕头。 至此之后,谁都不敢再犯金知蝉在东平里定下的规矩。 为了提高每一个新人的积极性,也为了不让每一个新人认为东平里所有东西都能够轻易获得。金知蝉还吩咐铁平,秋收工作结束之前,不论男女老幼,只要是不干活的时候,每人一天只提供两顿饭。每顿饭的饭食,十五岁以下的小孩子可以不限量,十五岁以上,就必须限量供应。 一听说这个新规定,新迁居于此的人,心里面肯定不是滋味,可到底还是没有人闹起来。这肯定和他们的亲戚当初介绍的不同。 对此,铁平也实话告诉他们,不但是每日的食物供应问题,新来的人并不一定就能够留在东平里。 这句话极大震慑住了这些新来的小伙子们。 铁平还明言:能不能成为东平里的正式居民,那得看他们在今年秋收时的工作表现。 当然,秋收工作真正开始的时候,凡是完成每日工作的人,会得到与原里民相同的饭食。干得最好的人,还能吃到肉,这一点,不管是新人还是其他,都是一视同仁。 考虑到春小麦要留秸秆在地里,这些新人肯定会不适应。在安排秋收工作的时候,铁平将这些新来的壮劳力,全都被安排去收割那一万亩的汉麻去了。 秋天来了,地里的庄稼也相继成熟了。 秋收终于来临了,米田所率领的巡视员九成全都被派到汉麻地去监督新人们的工作。 收割汉麻可没有那么多规矩,金知蝉之所以派米田他们看着,就是担心这些新人在使用大镰刀的时候,伤了自己或是旁人,别钱没有赚到,先把自己的小命给丢了。 三仙女镇的铁匠铺已经完成了升级改造,以金家如今的财力以及科技能力,是没有可能制造出高炉的。可想方设法提高一下铁的质量和产量,金知蝉还是有办法的。 因此,今年,东平里打造出来的大镰刀非常锋利,就算是东平里的老农有得时候,也要加倍小心。更何况,这些毛毛躁躁的新人呢? 好在,这个时候关中百姓都比较听话,总算在收割汉麻的时候,没有出现什么‘血案’。 秋收的各项工作都进行的非常顺利,因为要尽快得知那一倾稻田的收成,因此,最先收割完毕的就是稻田。结果非常喜人,那几个种植水稻的农夫也是第一次在北方关中地区试种水稻。从选种育秧,到种植的过程并不十分理想,可收获的结果却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估。 这一顷稻田,每一亩居然收获了三石稻谷。这在南方富庶的地方,也绝对属于高产了。 几天之后,一万亩春小麦也全都收割完毕,因为田里面要留下秸秆,有不少麦粒散落在地里无法拾取,肯定会损失一小部分粮食。尽管如此,平均下来,每亩春小麦也收获了将近三石。 汉麻的收获也不错,金知蝉并不清楚其在后世的具体产量,毕竟后世基本上都种棉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