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页
第22章 送走尚书 萧爱卿,你真的是这样想的?皇帝问。 其实皇帝并不打算把李家抄家灭族,毕竟也就是李哲轩一房人做的孽,却有可能是全族人跟着倒霉,而且说起来李氏家族的人,也有不错的人才。 皇帝有些舍不得,当然萧家的份量在皇帝心里更重一些,如果萧家坚持重罚李家,皇帝也会答应。 想不到萧唯松并没有迁怒与别人,谁做的孽,谁就应该承担。 是真的,陛下。萧唯松道。 作为臣子的萧唯松,自然知道有时候做事不要太过分。 李氏家族的人也有自己的关系网,全部弄死李家人,就是得罪了更多的人,而且皇帝也不会希望自己穷追不舍。 好好好!爱卿真的是心胸宽广。皇帝说话时,拍拍萧唯松的肩头。 不过,爱卿,你们怎么不在把那件事情追查下去?皇帝一旦知道了萧家的想法,自然有了八卦的想法。 要知道那位萧大娘子早早就要了蚨嫣然的奴仆,也就是说蚨嫣然提到的王嬷嬷就落到了余颖手里,皇帝心里有些惦记着结果。 陛下,臣妹说了,这段时间陛下应该很忙,衙门里的人也不会轻松,所以这段时间就不麻烦衙门中人,先不忙活那件事,正好晾晾那个王嬷嬷。萧唯松说。 啊!皇帝有些失望。 皇帝心里实在是很想知道到底是那个人干的,恨不得说:赶紧查出来,让我早日知道。 但萧唯松是不打算马上追问,因为余颖曾经给萧唯松说:兄长,你知道不知道有种情况很可怕? 萧唯松于是看着余颖,不知道她有什么高论? 那就是知道自己要死了,每时每刻都在感觉自己在一点点接近死亡,那时候人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压力,活得特别痛苦。余颖有些意味深长地说。 说起来萧唯松对王嬷嬷是没有什么好感,自然巴不得她越痛苦越好,萧唯松仔细一思索,就明白了妹妹的想法,这主意不错。 和这种一点点面对死神接近的情况比,那种被一刀砍了脑袋的亡者,倒是一种幸福,因为他们面临的痛苦,很快就消失了。 兄妹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定好计划。 当然余颖这样考虑,也有因为李家的事情,皇帝会趁机清算一批官员,然后提拔出自己人。 这个时候,作为臣子的萧家,还是不要多事。 有时候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再大的问题,也不是问题。 这一点,余颖很清楚。 在余颖的点拨下,萧唯松也知道,有时候还是和皇帝保持足够的距离为好,彼此有着一定的尊重。 于是皇帝在心里感觉萧家真的很上道,虽然萧家也许成不了皇帝那种最心腹的人家,但萧家的节操什么还是很让皇帝很放心。 皇帝命人把李家所有的人都做了一番甄别,然后把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李家人,最终都放了出去,但是仕途上有些受损,毕竟原本的职位被人顶了。 即使是这样,李家人也是感激涕零。 在常常经历祸灭九族的时代,家族里大部分子弟能活着就是一个奇迹,毕竟李哲轩得罪的人是萧家,如果萧家就是想着弄死李家,那么皇帝没准会同意。 最令李家人欢喜的是,他们李家的子孙后代,可以参加科举,就意味着他们李家还有重来的机会。 就这样,李家的人大都离开京城,有人接着去做官,有人回了故乡,也有人不打算回去,准备去新的地方,这样就没有人知道李家的曾经,从新开始。 但总体上说,李家的人最起码这近几十年,是别想着太出头。 毕竟李哲轩弄出事情太大,这件事大白于天下之后,都没有什么好人家,想要把自家的小娘子嫁进李家,因为就怕李家再出一个李哲轩。 纵然有些人家对自家儿媳不怎么好,甚至是搞些阴招让儿媳不好过,但也没有过那种让小妾堂而皇之取代正妻的情况出现。 要是那种支持小妾把正妻取而代之的行为,不狠狠教训一下的话,让人不敢再做,那么所谓的婚姻就不是结亲,而是结仇。 事实上事情闹出来之后,李家人对萧家没有太大的怨恨,毕竟曾经的族人太作死,干出如此禽兽不如的事情。 最终李氏宗族的人,开了祠堂,把李哲轩那一房彻底开出李家。 因为李哲轩这件事,皇帝大发雷霆之怒,尤其是吏部的官员被皇帝骂的是狗血喷头,像李哲轩这种混账竟然在多年的审查中,多次评优。 这是怎么一回事? 当朝廷是某些人的自留地? 于是皇帝的训诫,让朝廷里的官场很是动荡了一段时间。 皇帝趁着这个机会狠狠立了一把威,把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都给清到一边去,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去。 可以说这一次,不少官场上的势力大受打击。 尤其是吏部尚书,虽然他的能力还是不错,但是家里养了一群猪队友。 吏部尚书一向是忙于官场的事情,就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于是孩子们就有些养歪了,最终惹了不少祸事。 让一直抓着尚书大人小辫子的萧唯松,趁机把吏部尚书家的黑资料送到参人的御史手中,结果就是吏部尚书被狠狠弹劾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