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
“燕秦亲启:见字如面。” 第一句就让燕秦忍不住吐槽,他们两个抬头不见低头见,就差晚上没有睡觉天天床上见了,人都站在这里,还写什么亲启,见字如面,真是废话颇多。 好在第二句不是废话了,摄政王开始讲正儿八经的事情了,说的正是昨儿个他所说的,处理那些后宫的事情,大概洋洋洒洒的写了四五页,列举了出了七八种方法,每一种都给列举了得失,带来的坏影响,比起其他方式优点又在何处。 末了,摄政王添上一句:“陛下可随自己心意,择优取之。” 因了是摄政王的墨宝,很多话每一句都带有深意,燕秦看得相当仔细,边看,还要便要细细咀嚼摄政王的话,思索自己的得失,只看了一半,便花去了近半个时辰。 好不容易看到个类似结束的话,他正要松口气,结果发现这句看起来像是结尾的话,出现的是折子中间的位置,一大堆书页还垂在桌子右边的边沿,一看,后头还有密密麻麻的大几千个字。 难怪摄政王要他先看这一份了,内容实在太多,若是去批阅奏章了,这事情肯定要延后。 这是催着自己早些下决断了,真不知道摄政王怎么这么心急,一时半会的功夫都等不起。 赌约是好些天前的事情了,前面四种方式看起来墨迹不是很新,想来是前些时日里写的,后头则是摄政王新添的。就是不知道说完了处置宫妃的事情,摄政王还有什么要同他说的。 燕秦又接着往下看,神情就开始变得略微微妙起来。 后面的内容和宫妃无关,全都是在讲他和燕于歌之间发生的事情,把一开始燕于歌对他的想法,到现在的想法,心路旅程写得十分详尽。 联系着前文,后面半部分内容,俨然就是一封表达深切爱意的情书了。 摄政王这个人呢,看着冰冷高傲,拒人于千里之外,但这些时日的相处叫燕秦知道,这人根本就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天山雪莲,这个脸皮厚的堪比城墙,性格霸道,不拘泥礼法,有些话嘴上说不出来,文字表述的时候,什么都敢写。 看到后面的时候,燕秦的脸颊看得都有点发烫,还有千把字没有看完,就匆匆地扫过两眼,然后把折子啪嗒一声合上。 “你让孤看这个作甚么?” “陛下不喜欢吗?臣昨日可是一宿未睡。”昨儿个回去之后,他着实有些兴奋过头,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横竖彻夜难眠,他干脆就没有睡,在屋内点了灯,爬起来,写了这份奏章。 如燕秦所猜测的那样,前面几种法子,都是他早先想好要写的,只是因为这些时日里,燕秦待他十分疏远,他心情也不好,这东西写了不到一半,便暂时搁置下来。 但昨儿个白天,小皇帝都自己主动提起这件事来,他当然要赶紧把这事情提上日程,免得燕秦到时候又反悔。 至于后面那部分更长的内容,他写的时候特地数过了,正好写到了九千九百九个字,寓意着他们之间能够长久。 不过这种事情,他也不准备直说,但等着小皇帝有朝一日发现,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他委婉地提醒说::“陛下要是无聊的话,可以多看看后头的内容,臣心中便十分欢喜了。” 燕秦才不看呢,这种东西看一次就够了,他整日忙得不得了,以前连宠幸宫妃的时间都没有,忙完了,就恨不得沾床就睡,现在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要花在摄政王身上,更加没空了。 不过这话他也就是心里想想,嘴上还是很配合地应道:“孤有时间一定看。” “好了,现在时辰也不早了,我们先批阅奏章吧。”他向来是不喜欢把今天的事情留到第二天做的。功课还好一些,太傅布置的一向是几日的任务,今日不做,拖一拖,明日做也还是那个数,但是奏章就不一样了,文武百官,每日总有那么些人要给他递奏疏。 琐碎的事情还好,要是碰上那个州郡洪水,哪个州郡又大旱,那他还得召见朝臣,往往一件事下来,就过去两个时辰,一日满打满算才十二个时辰,他还要吃喝拉撒,哪有那个无聊时间。 小皇帝既然应了,燕于歌也不可能追在人后头,非要立即给他执行。感情讲究的是自愿,而不是一味的强迫,他自然是希望燕秦能够喜欢他更多一点,但是有些事情对方做不到的话,他也不会强求。 “陛下说的是,我们先把今日送来的奏疏看完。” 燕秦松了口气,接着翻阅起奏章来,看到第一份只有百来字的奏章的时候,他居然生出那么点感动。 什么叫标准的奏疏,这就是标准,清清爽爽,看到让人心生愉悦。 连着批阅了几份折子,人加起来的字数还没有摄政王那一份的十分之一多,燕秦看得神清气爽,然而在第十份的时候,他的神色陡然凝重起来。 第92章 折子上写的是一些奇事,说是山溪都郡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家禽家畜乱叫,山上的毒蛇豪猪之类的,突然频繁地下山,到山下村子里肆虐,除此之外,还有泉水沸腾等等奇闻。 第一世和第二世,这折子都未曾到达燕秦手中,第一世的时候,他几乎对朝政避而远之,也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封奏疏。 第二世的时候,山溪都郡地动一事,闹得十分大,他才知道,其实早在这之前,那一处便发生了此等奇事,被当地的县官写了奏疏,通过层层递进,送到过这金銮殿上来。 摄政王再怎么英明神武,也不能未卜先知,因为对这种事情不够了解,他只粗略的看了下,当奇闻异事就这么放过去了。 大燕每一年,总有那么些地方要发生或大或小的旱灾水灾,有些很小,只要处置一下拨款和放粮救济的事情,再处理一下当地本年税赋的问题,上位者需要尽到的责任便算是就此完成, 除非是重大的天灾,他基本都不会记得住。不然的话,那么多件事,他便是记性再好,脑袋就那么大,根本就不够装的。 这地动的事情,能让他记得清清楚楚,不仅是因为山溪难得一次地动,还因为那地动闹得很大,死了许多百姓。 地动过后,当地又发生了水灾,水灾过后,便是瘟疫,波及的人口,几乎有上万人。 要知道大燕登基在册的人口也不过是三百万余人,这么多灾民受难,朝廷自然要放粮救灾。 可不知道是粮食太少,还是中途有官员昧心贪了这些粮食,总之灾民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置,反而和官府起了冲突,变成了暴民。 然后接下来又是灾民跋山涉水入京,把整个京城搞得苦不堪言,朝堂打压灾民,灾民暴动,被官府强行镇压,司了更多的人,事情闹大了,又不知道哪里起来的谣言,暗指当今天子是那个祸害,逼得当时的他写了罪己诏。 这件事的后果对他的伤害实在太大,他便是忘了摄政王也不可能会忘记这件事。 说到摄政王,他又忍不住瞥了燕于歌一眼,旧时的愤懑一时间被过往的记忆勾了出来。明明当时是摄政王处理这件事的,他不过是摄政王强压下的一个傀儡小皇帝,虽然暗地里,第二世的自己一直很努力地在谋划着弄死摄政王,可在明面上,他还是要对摄政王客客气气的,处处隐忍,朝堂上也没有什么发言权。 当时的折子都未曾到过他的手里,便是发生了地动,同他又有什么干系,那分明是摄政王的错, 可这天下不仅没有一个人怪罪摄政王,反而处处都是针对他这个倒霉催的天子,这叫他如何能不多想。 燕于歌察觉到小皇帝投在自己身上的视线,也从奏折上抬起头来,回以一个糖分极高的笑容。 罢了,已经是第三世了,他也不能把摄政王当做是前世的那一个人,至少他眼前的这个摄政王,不会为了做出那种让他顶包的恶心事情来。 他把这份折子压下,快速地过了一遍琐事,以最快的速度处理了剩余的折子,然后把关于这奇闻的折子从他近日的书法作品下抽出来,站到摄政王跟前。 “王叔,这张折子,你看一下。” 燕于歌接过折子看了,没看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陛下可是想让人去这山溪都郡调查,看看当地是否有什么冤情?”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爱把奇闻怪事和人祸挂在一起,比如说六月飞雪,那是窦娥蒙受了奇冤。而地动山摇,也是因为龙椅上的并非真龙,是上天看不惯,所以降了天罚。 燕秦摇了摇头:“孤曾在一本游记中看过,这异相,恐是地动山摇的征兆。” 这游记,也是事情已经发生,他罪己诏都写了后看到的,那个时候流言已经平息了,但看了那游记,又通过种种意外知道摄政王手中曾经过了那么一封奏章,当时的他,心中难免对摄政王多有怨恨。 燕于歌刚死那一会,若不是顾忌着摄政王府上那些门客,还有那些对摄政王忠心耿耿的老部下,他肯定要买上十万响的鞭炮,放个三天三夜庆祝。 “陛下看过的游记叫什么名字,可否找出来给我看看”教导燕秦的这些天,燕于歌也知道小皇帝的记性其实很好。 他也不是非要小皇帝找,只是山溪都郡人口密集,前头一百年,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地动之事,若是真的发生这种事情,肯定要提前做好百姓的疏散工作。如果震源不能确定的话,那少说要有上千的百姓要被迫背井离乡。 疏散工作做了,地动发生了还好,若是没有发生,这般劳民伤财,伤筋动骨的,肯定又要让民怨沸腾。 燕秦认真回忆一番,暗叫糟糕,那游记的笔者,不是别人正是独孤柳,可独孤柳这会还没写出那书呢,这叫他如何找出书来给摄政王看。 燕秦灵机一动,摇摇头道:“我不记得这书的名字了,不过独孤爱卿前段时间游览大江南北,且请他过来一问。” 燕于歌从小皇帝口中听到独孤柳这个名字就不高兴,因为根据他对燕秦的了解,小皇帝是很喜欢独孤柳这个类型的。 不管男人女人,在情敌面前,自然是希望自己处处都优秀,样样强过对方,出现这么一件独孤柳知晓,而他却不知晓的事情,这让他觉得十分的不悦。 不过不悦归不悦,他也知道这种事情耽搁不得么,没有说反对的话:“陛下要是觉得他懂,那就差人请他过来一问便是。” 赶紧叫人去通知独孤柳,就说是皇帝召见。 片刻之后,独孤柳急匆匆地从刑部赶来,一见小皇帝,他便先行礼,燕秦摆手:“无需此等虚礼,独孤爱卿先来看看这奏疏,你闯荡大江南北,见过的奇闻异事多,看看这奇闻究竟是为何?” “诺!”独孤柳向前,十分郑重地接过小皇帝递到他手中的折子,他越看,眉毛皱得越紧:“陛下,这恐是地动的征兆。” 大燕有些地方是经常发生地动的,只是地动的不大厉害,连树都不曾摇断一根,当地的居民对这种轻微的晃动习以为常。 但山溪都郡地处平原地带,在这片广阔繁荣的土地上,先前数百年来从未发生过地动之事。 百姓安居乐业,繁荣程度堪比京都,万一要是震起来,那牵扯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 还是独孤柳靠谱,燕秦看了眼摄政王,又把视线重新放回到独孤柳的身上:“爱卿想的同孤一样,只是你也知晓,山溪都郡是何等繁荣之地,我们只知晓这是地动征兆,不知地动何时发生,也不知晓这地动的大小,想要让百姓背井离乡,怕是不那么容易。” 因为这事情闹得太大,他对地动最开始是哪一日,波及了哪些地方的人,灾民是什么时候暴动,这些事情都记得一清二楚。 但问题是,就算是他记得,他也要个由头来处置这些事。而且他也担心,自己的命令在实行的时候被底下人扭曲,好好的政策变成粗暴的驱赶,到时候又激起民愤。 其实细细算来,因地动死去的百姓人数并没有那么多,真正危及到大多数百姓,甚至逼着他们起来暴动的,是难以让人忍受的饥饿,是那些地方官员的贪婪和残忍。而很多所谓的特大天灾,影响会那般恶劣,细究起来,也不仅仅是天灾,更多的是人祸。 独孤柳神色凝重地看奏章上的白纸黑字,主动请缨道:“臣想去山溪都郡一趟。” “可是这前途凶险。”燕秦是不大想让独孤柳去的,但这事情,似乎也只有独孤柳来做最合适不过。 “为了都郡百姓,便是再凶险,臣也得跑这一回。” “此次地动一事,便有劳爱卿跑这一一趟了。”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地动大概在一个月之后,到时候八百里加急,他再暗地里把事情都筹备妥当,一等独孤柳的回信,立马便着实处理疏散和救灾之事,肯定来得及,也能确保独孤柳的安危。 燕秦看了眼摄政王:“王叔,此次孤命独孤爱卿为钦差大臣,前往山溪都郡,查看地动一事,你可有何人选举荐?” 他这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若是对独孤柳为钦差大臣这件事有什么意见,最好赶快在这个时候说出来,不然的话,这事情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不容许反驳。 燕于歌给他举荐了几个人选,都是些武夫。很明显,他也是承认了此次出行过程独孤柳主导的地位,这几个人,都是他推出来的保护独孤柳的存在。 到底事关百姓,他自然希望大燕的子民都是幸福安乐,即便他并不喜独孤柳,也不得不承认,独孤柳身上有很多美好的品质,比如说为国,忠诚,爱子民。 相比之下,他就自私太多了。 若是独孤柳也喜欢小皇帝,肯定不会为了一己私欲置天下人不顾。便是再喜欢,也会埋在心中,默默不言。 这么一想,他看独孤柳就顺眼了许多。就算是燕秦更容易对独孤柳这样的人产生好感又如何,就这么个闷葫芦的性子,是永远都不可能夺得小皇帝的心的。 写好了封独孤柳为钦差大臣的圣旨,燕秦甚至都没有让别人来替他宣旨,手里拿着这明黄的卷轴,郑重地道:“刑部侍郎独孤柳接旨。” “臣在。”独孤柳掀开官袍,跪了下来。 第93章 燕秦在这道圣旨里不仅仅是给了独孤柳一个虚名,他还赐了独孤柳尚方宝剑,命令他,若是真的察觉有地动,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先疏散人群,什么都没有发生是最好,但是平民百姓承受不起那个万一。 除了尚方宝剑之外,他还给了独孤柳先斩后奏的权力,地动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那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有的时候,依着大燕现在对天文地理的研究水平,甚至可能刚确定,不到半个时辰,便开始地动山摇,留给百姓逃生的时间太短。 这种天灾面前,就不需要再拘泥于什么礼节,若是等独孤柳给他写的信送到京城来,他回个允字,再让信差跑断腿地送回去,人都已经死光了。 独孤柳接了圣旨便退了出去,燕秦又拟了另外两道圣旨,命常笑去给负责保护独孤柳的两位武将传圣旨。 待到常笑出去之后,燕秦不免心中感慨:“孤似乎总是让独孤爱卿在外奔波,明明前不久的时候还说过,让他休息一阵子,便留在朝中为孤效力,孤真是有愧于他。” 先前查萧家的事情他是选的独孤柳,后来查暗探的事情也是,现在面临这地动的问题,他还是揪着人独孤。 以前的时候,他是手底下无人可用,现在可用用的人多了些,但挑来选去的,还是觉得独孤最好。 本来燕于歌对小皇帝如此看重独孤柳就不高兴,这是为了国家大事,所以也不会阻拦他的决定,但人都走了小皇帝还嘴上念着独孤,他能高兴就见鬼了。 小皇帝才刚感慨完,他就语气凉凉地说:“独孤确实是为陛下做了不少,可臣觉着,陛下对他也挺好的,那翰林院里头,状元郎那么多,怎么不见陛下给他们也赏赐一处宅院,各种金银珠宝不要钱的赏。食君俸禄,当为君尽心,臣子为君主效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陛下就只逮着他一个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