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真不想做太子在线阅读 - 第441章 来了

第441章 来了

    要论对信息的重视程度,这个时代的人拍马也赶不上李恪,以前最强的情报组织是朝廷的飞奴司,现在这个位置上坐的却是物统局。

    然而这一次,在徐无咎不讲理的蛮干下,从京都城过来的消息断了。

    或许“信息遮蔽”这个专业术语徐无咎听都没听说过,但不妨碍他从千百年来古老的历史当中汲取智慧。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很明显,徐无咎利用自己强大的实力,一力降十会,把李恪的眼睛给蒙上了。

    这一招可谓是快准狠,打了李恪一个措手不及。

    尤其是现在这个关键时刻,很明显徐无咎不会多此一举,这样做必然有他的目的,最大的可能,就是掩饰他的底牌。

    已经习惯了物统局在情报上的优势,突然间的信息断裂,让李恪十分不适,心里也变得焦躁起来。

    他心知不应该逼迫下面的人,可还是忍不住再次跑到陈悦薇那里去追问:

    “京都城还是没有消息过来吗?”

    “没有。”

    陈悦薇额头见汗,眼中满是惶急,比之李恪,她也是同样的第一次遇到这样棘手的情况。

    不过她到底也历练出来了,人还保持着冷静:

    “从京都到秦州,有水陆两条路可走。我们之前以为东宫六率是用漕运赶路,目前来看,应该是徐无咎封锁水道的办法。

    至于陆路,精骑营已经派出了精锐塘马,都是军中顶尖的夜不收,如无意外,今天就会有消息传回。”

    李恪强迫自己镇静下来,点头说道:

    “还有飞奴司的鸽信,也全部断了。应该是有什么方法,可以捕杀信鸽。”

    一直沉默着的彭文君适时插言:

    “应该是隼,这种猛禽极难驯养,以前也没听说东海徐氏有这个本事,也许是找了哪里的帮手。”

    三个人商议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只能被动等待精骑营的消息。

    眼看着日上三竿了,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瞬间就吸引了三人的注意力,李恪更是失态的直接迎出门去。

    刚到门口,就看见鲁恒满头大汗的跑过来:

    “启禀殿下,秦州来的消息,徐无咎纠合了陇西李氏、庆阳尉氏、泾阳温氏、安邑薛氏以及一干秦州大小世家,率部曲一万五千余人,正向扶摇镇逼来。”

    李恪心头一震:终于来了!

    他压住狂跳的心脏,深吸一口气,镇定的说道:

    “来的好!我们为此准备多日,就等徐老贼上来送死。鲁恒,传我旨意,立即按计划,进入战备状态。”

    “是!”

    鲁恒大声应命,转身就去布置了。

    有着两个多月的紧急改造,原本就地势险要的扶摇镇更加坚固,不说什么固若金汤的套话,易守难攻是绝对当得起的。

    凭借如今三千多士气高昂的后备营精锐,以及家小命运都掌握在东宫手里的五千乡兵青壮,就算徐无咎现在造反,李恪也有信心守上几个月。

    到时候,时间就站在了他这边。

    不管徐无咎有什么样的借口,公然造反都宜速不宜久,久必生变。

    更何况京都城里的雍帝也不是吃素的,徐无咎敢造反,雍帝就有足够的大义名分,派遣十六卫精锐将之讨平。

    相比李恪的自信,女人们总是要脆弱一些。

    平时再怎么精明强干,彭家大小姐和女局长都有些忐忑不安。

    李恪柔声安慰两人几句,刚要让她们二人找地方安置,眼角余光却瞥见小包子双手叉腰,气鼓鼓的瞪着对面的两只小萝莉。

    “让开!”

    “不让!”

    “殿下和我家小姐有事商议,不相干的人不许打扰!”

    “我,我才不是不相干的人!”

    “呵呵!”

    “你说不是就不是吗?”

    “啊,啊,气死我了。我有急事找殿下!”

    ……

    三个小丫头吵的厉害,很显然小包子一个人吵不过对面的两张巧嘴,气的眼睛都红了。

    明明两家的小姐都能和睦相处了,这三小只却怎么也安分不下来,一见面就吵,有一次吵的厉害了,还险些打起来。

    李恪一阵扶额,他这个时候才没空处理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些恼了:

    “别在这里吵,都下去!”

    惟妙惟肖相视一眼,吐了吐舌头,眼睛里却都有一丝狡黠的笑意。

    小包子却委屈的不行,抽抽搭搭的说道:

    “我是真的有急事啊,王老伯说,有条消息或许很重要,一定要让殿下知道。”

    李恪一怔,想起秦州城里的乞丐都最服这只小包子,下意识的问道:

    “什么消息?”

    小包子横了对面双笙小囡一眼,撅着嘴说道:

    “有几个小乞丐去马家打探消息的时候,听到马光庭提到过一个‘乙先生’,还说搅了乙先生的酒兴,就要杀人。”

    “乙先生?什么乱七八糟的?”

    李恪有些莫名其妙,彭文君却脸色惨白,失声叫道:

    “乙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