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再起在线阅读 - 第1296章 心情

第1296章 心情

    蕃国官吏的选拔,自然是暗中进行,属于半自愿的范畴。

    李嘉发觉,此时的民风,与前唐时,极为不同,

    在书本诗集中,前唐时期的文人都喜欢往边疆跑,于是就诞生了边塞诗人。

    但如今的读书人,官吏,都崇尚享福,繁华的洛阳生活而畏惧苦寒。

    像李宾,李复文叔侄,就不怎么想去吐蕃,哪怕在洛阳当个闲散亲王,也比那里强。

    例如,历史上北宋,有的官员为了留在汴梁,甚至杀了父母,只为贪恋汴梁的繁华。

    仔细调查,其实就会发觉,这与长达上百年的战乱有关系。

    长时间的战乱,让百姓苦不堪言,自然而然人生苦短,及时享乐,也是佛教兴盛的原因之一。

    厌恶战争,甚至会拒绝战争。

    这种风气好吗?

    某种意义来说,还是挺好的,至少不用在担惊受怕改朝换代了。

    但对于开拓进取的大唐来说,就又属于不合时宜了。

    如此,皇帝某种情况感觉,颇有些蛋疼。

    这种社会风气问题,具有很大的社会性,一时间还真的难以扭转。

    内敛,保守。

    像是北宋,一百多年,豪放派也只有苏轼一人而已,其风气可见一斑。

    不过,与之相反的是,前唐时期的豪放却并没有杜绝多少,坊市中,女子摔跤也是屡见不鲜,人们乐于去看。

    士大夫们的底线,也越发的低下,对于青楼也是家常便饭,甚至成为美谈,享受这一行,是不输与前唐的。

    皇帝则在中秋后,又回到了老君山,躲避最后的秋老虎,直到十月底,秋税的征收完成,他才回到了洛阳。

    那么多的钱粮,可得仔细的勘察。

    而,值得夸赞的是,河南知府黄德彰,经过数个月的专研,终于弄出了一条长约三十里的木轨。

    松木,蒸干,刷油,固定,几乎可以坚持一个月,承担千余次的奔波。

    如此,勉强也算是收回成本。

    而实验的范围,就是从光化军到邓州,这数十里的距离。

    在马夫的操控下,两匹骏马在木轨两边奔走,而马车,则在他们的带动下,不断地向前进发。

    由于是两匹马,载重自然多了些,达到了十五石,接近一千六百斤。

    骏马奔驰的速度极快,马夫几乎是没有操控,马车就瞬间地奔跑而去,似乎并没有什么重力一般。

    三十里,几乎不到半个时辰。

    这一番实验,吸引了数千百姓观看,地方的乡绅豪强也纷纷侧目以视。

    按照这个速度,不需两日,即可到达洛阳,这可比走路快多了。

    “地上铺枕木,上面放木轨,陛下可谓是天纵奇才,如此自然就稳当了。”

    黄德彰亲自送皇帝回京,在路上,他连连说道:“只是可惜,木轨还不算坚韧,还需要钻研一些法子,想想秘籍,才能算是真正的弄好。”

    “这东西,并不能太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皇帝全程看完了实验,他可以说是最激动的人了,如今这个木轨,虽然说,运送粮食有些力有所逮,但别的方面却具有极大的意义:

    “千次,对于运粮来说不值一提,但却对于运人,可是极好的。”

    皇帝颇有些兴奋,他拍了拍黄德彰的肩膀,说道:“一年三百六十天,即使每天两趟,也足以坚持一年。”

    “百姓们进京城格外的方便,自然而然,咱们出兵用兵,也是很快的。”

    次数上的限制,对于运粮这种重劳力来说,有些不划算,但对于战争,或者战略上来说,反而是极为适宜的。

    自古以来,那些起义军之所以能够不断壮大,就是因为朝廷调控不当,无法及时镇压的缘故。

    亦或者说,多年来的腐败,让中枢腐朽,内耗加剧,很难及时出兵。

    想到这里,李嘉的兴奋竟然突然就消退了。

    即使有那么好的运输工具,等到了王朝末期,恐怕就已经被废止了,或许还存在,但腐朽的中枢,也很难利用上了。

    该死还得死。

    “陛下圣明!”黄德彰此时恍然大悟,他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这等利器,对于中央来说,运人更比运粮重要,

    “你去办吧!”

    皇帝轻声叹了口气,在黄德彰一脸迷糊中,慢慢离去。

    回到了洛阳,因为秋税到达的缘故,所以此时的洛阳格外的繁荣,让人目不暇接。

    在马夫的操控下,两匹骏马在木轨两边奔走,而马车,则在他们的带动下,不断地向前进发。

    由于是两匹马,载重自然多了些,达到了十五石,接近一千六百斤。

    骏马奔驰的速度极快,马夫几乎是没有操控,马车就瞬间地奔跑而去,似乎并没有什么重力一般。

    三十里,几乎不到半个时辰。

    这一番实验,吸引了数千百姓观看,地方的乡绅豪强也纷纷侧目以视。

    按照这个速度,不需两日,即可到达洛阳,这可比走路快多了。

    “地上铺枕木,上面放木轨,陛下可谓是天纵奇才,如此自然就稳当了。”

    黄德彰亲自送皇帝回京,在路上,他连连说道:“只是可惜,木轨还不算坚韧,还需要钻研一些法子,想想秘籍,才能算是真正的弄好。”

    “这东西,并不能太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皇帝全程看完了实验,他可以说是最激动的人了,如今这个木轨,虽然说,运送粮食有些力有所逮,但别的方面却具有极大的意义:

    “千次,对于运粮来说不值一提,但却对于运人,可是极好的。”

    皇帝颇有些兴奋,他拍了拍黄德彰的肩膀,说道:“一年三百六十天,即使每天两趟,也足以坚持一年。”

    “百姓们进京城格外的方便,自然而然,咱们出兵用兵,也是很快的。”

    次数上的限制,对于运粮这种重劳力来说,有些不划算,但对于战争,或者战略上来说,反而是极为适宜的。

    自古以来,那些起义军之所以能够不断壮大,就是因为朝廷调控不当,无法及时镇压的缘故。

    亦或者说,多年来的腐败,让中枢腐朽,内耗加剧,很难及时出兵。

    想到这里,李嘉的兴奋竟然突然就消退了。

    即使有那么好的运输工具,等到了王朝末期,恐怕就已经被废止了,或许还存在,但腐朽的中枢,也很难利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