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亲疏有别
“老奴见到殿下您一切安好,便是不觉得苦。”他从袖中拿出了一份封着蜜蜡的信,“这些是国主与别国大臣往来的书信。” 当年,安公公是太子府中一个干杂活的小太监,他与宫中的一个不能生育的小宫女相交甚好,情投意合,太子与太子妃对他们两个小奴才有着赏赐对食之恩。 可未等到成婚那日,这小宫女就消失了,过了三日,她的尸首被人在宫中的枯井中发现,安公公去打听,这才知道那小宫女是被王嬷嬷害死的。 后来,他成了如今国主的眼前的红人,那王嬷嬷每次从郸江发出去的密信都被他拦了下来,偶尔他也会做假信给国主。 如今,这王嬷嬷的命算是落到他的手里,他定会好好的留着她这条命,让她在无边际的黑暗与那些尸首白骨永存。 夜深了,风寒露重,都城百家烟火随风而灭,只有高墙大院的石家大门外还挂着灯笼,在瑟瑟西风中摇曳摆动着。 筎果折腾了一天,在马车上靠着萧芜暝睡得好不安稳。 马车停在了石家门外,站在石梯上的石老爷随即走上前去,紧紧跟在他身旁的是换了一身青丹色银鼠褂的石老夫人。 她梳着略显端庄的抛家髻,以两鬓抱面,又显得年轻了不少,只是那一双深陷在眼窝里的眼眸污浊不清,让人觉得此人绝非善类。 马管家跳下马车,将车帘掀开,石老夫人竟是抢在石老爷的面前,凑到了马车前,伸着脖子往里探着。 她十分热络地问道,“王爷,可是我们的筎丫头回来了?” 萧芜暝淡淡地扫了她一眼,嘘了一声,轻声说着,“她睡着了。” 石老夫人面色怔了怔,马管家将她拉远了一些,萧芜暝这才抱着睡着了的筎果下了马车。 石老爷凑上前来,还未开口,就得了萧芜暝一个警告的眼神。 他搓了搓手,紧张又激动。 方才在宫内,他见那宸王殿下身旁的小书童竟就是筎果,当下别提有多激动了,只是碍于国主的面子,才未上前。 离宫前,他想去找筎果,却愣是没有找到,看守宫门的侍卫说,宸王殿下早就出宫了,他便是让人赶紧驾马车回来,却没有想到宸王还未归来。 他会意地点了一下头,轻声说道:“王爷不如再在都城多留几日,后日便是我石家的秋收庆典,那日很热闹,筎丫头应该是会喜欢的。” 被派去郸江的掌柜的曾经与他提起过,这丫头最怕闷,哪里有热闹,她就往哪里钻。 少年的眉目清秀,灼灼的烛光映在他的俊脸上,明明灭灭的,剪出了莫名让人生畏的气场,可他的薄唇分明上扬着。 萧芜暝滞了滞脚步,“明日再说。” 清风俊朗的少年怀中抱着呼吸平稳的安睡丫头,穿过回廊走进东院,马管家跟在最后面,进了院子后便将院门关上了。 晚风乍起,透寒入人骨的凉意,参天的老树枝叶还未全部掉落,随着风起而沙沙作响着。 有一个纤魅的身影从树后隐出,披着素白色的银狐大裘,微微拧着眉,正思索着什么,想是察觉到了什么,她忽而转身。 老树的树影被月光拉得很长,在黑影的尽头,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男子,不知道在那里盯了她多久。 石唯语莞尔一笑,走上前去,声音随着风起,柔柔的却并不是那种病娇女子的弱,明朗大方,“修睿哥哥也跟我一样好奇筎果妹妹吗?” 石家人对于筎果的印象,只停留在旁人的传闻中,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却是一无所知。 坐在轮椅上的男子,冠发上的缎带正随风扬起,他面如冠玉,眉目疏朗,若不是因着双腿残废,怕是红娘们早就将石家大门给踩扁了。 “她与我是血亲。”红胜女子的朱唇轻启,淡淡的一句,已是亲疏有别。 石唯语这样的妙人自然是听得懂的,但她只是微微垂下头,唇角浅浅上扬,兀自说着话,“不过今日晚了些,我打算明日带她去都城转转,修睿哥哥也一起吗?” 她语调落下的时候,抬起那一双细长的瑞凤眼,视线落在他的轮椅上,意味不明地顿了顿后,流转回落到了自己纤细的手上,唇角勾笑。 石修睿自从在树上摔下,双腿残废后,便终日待在石宅,鲜有外出。 半响,就在她以为这人不会再开口的时候,她听到一声极其讽刺的轻呵声。 石修睿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怕你赔了夫人又折兵。” “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明白。” 石唯语浅浅淡淡地说着,回答她的就只有轮椅碾压过枯叶的声音,悉悉率率的,生脆的很是好听。 东院阁楼上的窗户半掩着,有一双灵动的眼睛在那注视了有一会了。 “方才你不是还睡得很香?怎么,现在睡饱了?” 萧芜暝站在圆桌前,将香炉的盖子盖上,轻烟袅袅升起,怡人的清香在屋子里飘散开来。 他抬眸看向站在窗户前的那小丫头,随手给自己倒了杯茶。 筎果将窗户关上,伸着懒腰,打着哈欠,朝着少年的方向走去,面上笑意重重,带着几分的不明意味。 萧芜暝漫不经心地瞥了她一眼,视线落在了她晃动着自己手臂的那小手,挑了一下眉,“有事便说。” 筎果坐在了他的身旁,精致的下巴搭在了他的肩膀上,呼出的气息全数落在了少年的耳畔。 她说,“马管家想在都城多留些时日,我允了。” “究竟是他想待在这里,还是你玩的不亦乐乎了?”少年似笑非笑地看向她,黑眸里一片清明。 “知我者,莫若你也。” 也罢,反正都城的这一出戏,他还未看到戏落,还未尽兴。 这一夜,筎果一觉好眠,她已经许久没有睡得这么踏实了。 翌日一早,都城的大街小巷已经开了早市,人来车往,好不热闹。 城南巷子口的一个粥摊,满满当当地坐满了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