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第243节
若是没有孙大家那次讲学,怕是他中不了举人,他的父亲也要抱憾离世。杜若庸自知无才,也不敢厚着脸皮去拜帖,直到他听到消息。 孙大家的弟子在穷苦偏远昭州做官,盖了一所官学,却无夫子…… 杜若庸听完后,第一个念头便是:他必要去。 友人听闻劝说:“那昭州穷苦,之前我连听都没听闻,比那穷的鄚州还要远南,你可要想清楚了,何必前往。” “我欠了孙大家的恩情,这次不还,以后怕是没机会了。”杜若庸道。 孙大家才学名望家世皆遥不可攀,如今好不容易这个‘帮孙大家’的机会,杜若庸是不肯放弃,君子有所为,穷苦又如何,他杜家该还恩情的。 “讲学又不是你一人听——”孙大家必是记不得你。 “兄长莫要说这种话,杜某要生气了。” 之后友人便罢了罢了,随了杜若庸去,反正吃苦受累的都是杜若庸,又不是他。杜若庸与友人道别,知道昭州穷苦,不忍家中妻儿老母受累,便说此去他一人前往,五载便回来,辛苦妻子照顾老小云云。 杜母道:“你自是去你的,必是要还了恩情。” 妻子道:“我会关门谢客,在家中好好侍奉照顾母亲,相公在外定要保重身子……” 长孙年幼,垂髫细发,这孩子生下来便体弱,头发细软。 杜若庸对这个长孙儿十分宠爱,如今离别摸摸孩子头发,“在家定要听话。” “孙儿知道,爷爷您保重身体。” 孩子是两眼的泪花。 杜若庸别了头上了马车,等马车走了两步,偷偷看身后家中亲人,不由两眼湿润,这别的地儿也好,昭州不成,他一人受苦便是了,怎么能折腾劳累老母和体弱的孩子。 自滁州出发,原先说是八位,三位进士,五位同他一般的举人,后来又多了两位进士,一位梁家一位孙家的,皆是旁支。 不过沾了孙、梁姓氏已经不一样了,尤其是梁家,如今花团锦簇,族人一脉各是入了官场,怎么梁氏子弟也跑来了? 后来一想,孙大家有两名亲传弟子,一位梁家的梁子致,另一位便是才听闻的顾子清顾兆,如今的昭州同知。 来的一路上,众人是被车马颠的七荤八素时,还不忘好奇。 “这顾子清是何来头?” “不知,也是才听闻孙大家收了这么个徒弟,怎么如此看重。” “何止是看重,连梁家也来人了。” “师徒二人一般看重这位顾同知,不知什么家世渊源?” 众位想,那肯定是什么文人风骨的家族,后来有人说:“不是什么家族出身,听闻是宛南州中一个小村子出来的……” “那定是写文作诗文才风流的。”有人断言。 不然为何会得孙大家与梁子致看重?如此护着?这才收徒几年,便这般费心费力的替其动了人情招夫子。 杜若庸想,原来是这般文采斐然的人物,那不是他能说的上话的了。过去便老老实实的教书罢了。 “到了!” “没到,是水泥路到了。” 杜若庸坐在车中,听到前头马车车夫喊话,这又是到了,又是没到,到底如何?他掀开帘子透透气,一眼看到外头景致便愣住了。 这路…… 来时听人说起,可眼见为实,那些人描绘的不尽十之一二。 马车停了,诸位是纷纷下了车,一张张脸上都是惊讶,连那孙、梁两家子弟脸上都带着诧异,其他人更不必细说了。若不是在外,杜若庸都想好好摸摸这路。 之前听说是水泥路,又是水又是泥的,如今脚下平坦光滑,雨水冲洗过后,半点泥泞灰尘不见,十分干净,哪里来的水泥? 路宽约两丈,两边草丛郁郁葱葱的,更有野花开了,颇得野趣。 “咱们便走一走,正好松快松快。”梁进士提议。 其他人纷纷应和,杜若庸自然,他年纪大坐马车颠簸腰酸背痛的,走一走路,迎面吹来的风倒是舒服,只见众人结伴走着,孙进士还当即对此景吟了两句。 “好诗!” 有人赞叹,自然也有人添补余下的两句。杜若庸作诗不成,便跟在旁边,听到了好的绝的,鼓掌点头应好。 走累了,便上车,这次坐上去半分颠簸也无。 杜若庸心中想,若是从滁州到昭州,一路上路路皆是此路,他也能带全家前往昭州——而后又想,不好,路虽然好,可还是穷苦,不好老小受苦。 这一条路诸位走的慢,一走两天快三天,车夫说天色不早了,不如就近借村民家中安顿,大家伙便去了,吃着乡野粗茶淡饭,略有几分不同滋味。 孙进士问:“老翁,我们离昭州城还有多远?” “水泥路好走,你们赶着马车快一些走个两个时辰不到便到了。”老翁说。 人有自责的,都是他路上看景耽误许多,没想到这么短就到了,早知道便赶快一些早早进城。杜若庸安慰说:“莫说白兄看迷了眼,我也是,怎么能独怪白兄呢。” 其他人纷纷安慰。 “老翁,昭州城如何?” “你们这是想问吃食啊,气候啊,还是旁的?”老翁不解。 其实问的这人想问昭州城是否真的穷苦,可话到嘴边觉得这般问不好,便说的笼统。现如今老翁反问,这人便顺了其意,说:“都说说,我们是去昭州城教书的,听闻昭州城盖了官学,我们一行人是北方的,人生地不熟,吃食上也要问问。” 滁州对唐州来说也是南方,可对昭州这极南的便是北方了。 老翁一听是教书的,顿时敬重,让家中老伴同儿媳再烧一个荤菜,杜若庸以前当过小官,知道村里日子穷苦,难得见荤腥,他们人多,不好让破费,便说不用了。 “那怎么可,各位先生是顾大人请来的吧?那便是顾大人的尊客,到了我们乡下来,自然是要好吃好喝招待上了。”老翁定要做。 其他人便感激纷纷道谢,之后又说起了昭州城。 孙进士观老翁提起顾大人便脸上自豪,话也痛快,人也热情许多,便问:“老翁口中的顾大人可是京里来的顾兆顾大人?” “顾大人名讳小人不知,不过确实是外头来的大官。”老翁提起顾大人话多了,“各位先生也见到了,通外头的水泥路没修好前,我们这村子没人路过,人也少,十来户人家,地里的庄稼也不成,勉强糊口,后来顾大人来了,说修路,每天给我们五文钱……” “……今年地里的庄稼收成也好,祖祖辈辈地里刨食,从没见过一亩田能种出这么多的稻米。” 修路得银钱诸位能听懂,虽然五文钱一天在几人看来算什么多的?到了庄稼就听不明白了,怎么庄稼收成好了,也是顾大人功劳? 这些来人,辞官多的十多年,辞官少的也有六七年了,不说不慕名利不懂吃喝,就是对俗物淡薄些,不甚关注关心,家中略富裕殷实的,那便喝酒吟诗对弈,有时候出游短暂游玩一二,或是去哪里讲学。 要是家底一般的,如杜若庸,那便开个私塾,一年也有四五十两银子,家里吃喝用度皆不用这些文人老爷们操心关心,自有夫人料理。 因此不懂不了解肥田法。 梁进士与孙进士知道,替诸位解了疑惑。那老翁连说对对,“谁让我们昭州偏远,外头都晓得了,也就是顾大人来了后我们才知道,刚开始还不敢做哩,石粉要钱,可顾大人说了以工充或是半钱给,没成想真的种出来了……” “年前盖厂,又赚了不少银钱,家里米粮够吃还卖出去了些。”老翁让诸位先生别客气,动筷子吃肉。 十位是一人尝了一口,便不多吃了,心中对顾大人是各有各的好奇,也有心生佩服的,他们做官时焦头烂额,对着俗事公务束手无策,自然没听过百姓们真心实意的夸赞尊重。 辞官归去,有生性淡薄不爱名利不爱官场的,大部分是在官场上做不下去,或是被同僚气的,或是跳了坑,反正气急下辞官,而后后没后悔过各自心中明白。 只能做一派闲散舒适不慕名利的文人。 这顾大人文采斐然,做官竟然也当的好,不知其人什么样子?听说还是圣上钦点的探花郎,诸多的好,可能缺了家世吧。 几位心中如此想,农家子出身,到底是低了许多,难怪被贬到昭州来了。 第二日一大早,车夫小厮套了车,进士举人们留了银钱,不多,三两银子,可老翁差点吓着了,说这般的多,不能收。 最后梁进士留了一两,诸位赶紧上马车走人。 老翁拿着一两银钱站在自家院子门口对着车队遥遥相看,赶紧收起来,喃喃自语:“这就住了一晚,一些吃喝罢了,怎么给这么多银钱。” “刚还要给三两银子,哪里敢要啊,被褥都是这些人自带的。”老妇也说。 老翁儿媳道:“若是以后天天来人,咱家靠着水泥路近,天天招待客人,不是天天就有银钱了?” “哪里有这般的好事,咱们昭州城谁来?也是顾大人面子重,请来了这么多夫子先生……” 昭州城,北门。 城门还是一如既往的旧,门头也不高,门口没什么车马来往。支教的准夫子们自马车下来,看到这般的城门头,一个个心是凉了半截,昨个儿见水泥路还有几分幻想,如今一看这城门,‘穷苦昭州’四个字又浮上心头了。 门口士兵把守,一看众多车马来,便上前查问。 “我们是滁州的文人,听闻昭州城顾大人盖了官学,特意前来的。”梁进士开口道。 诸位中这一路走来,梁进士隐约出了头,当了个‘小队长’,按道理该孙进士的,可孙进士是真‘不慕名利’这一派,不爱管这些俗事。 士兵一听,顿时行礼,忙去叫队长来。这门口也不算乱,队长派手下去衙门通传信,再检查了诸位来人的户籍册,没问题便放行了。 车队进了城,路竟然还是水泥路。 杜若庸看了一二,这昭州城除了水泥路,其他的倒是跟他家乡的府县差不多,可往进走了两刻,观街上的行人,杜若庸便心想还是穷苦,不及他家府县。 这街上百姓身上穿着多是旧衣,打着补丁,没甚颜色,头上也无穿戴打扮,连一根红头绳都少见的。等再往里走了,客栈少了,住处宅子多了,有门户院墙的,也有木头栅栏做院墙院门的,还有敞开口的。 不过一条水泥路划的齐整,家家户户敞开的门前扫的干净。 杜若庸见这些昭州百姓,虽是穿的不好,可门前干净,人也收拾的干净…… “老爷,前头车马都停了下来,说是快到衙门了。”车架车夫喊话。 杜若庸便下来了,同其他几位一起步行前往。他们瞧昭州民时,昭州民也在瞧着这些外来人,是好奇的,也有些敬畏害怕——这些人有下人仆人,还穿着袍子的。 “这昭州确实是穷了些。”有人说。 杜若庸道:“是穷,不过比想的要好许多。” “哦?这还不穷苦?”这人反问。知道杜若庸是举人,也是小门小户出身,没见过什么大世面,见了昭州这地,还说什么‘比想的要好许多’。 杜若庸听出话音,也没往心里去,而是说:“一路观下来,城中百姓衣着虽是朴素,也鲜少有穿戴打扮的,可家家户户门庭干净,人也整洁,精神也好,见我们虽是几分怯,可面上带笑眼底是热情。” 这反问话的进士听闻,一扫过去,还真是。 穷苦地方他也去过,百姓穿的污糟,一张张脸如同一张脸,个个没什么表情,不像昭州民,一眼看去都能看出所想。 有好奇的,有期许的,有热情迎他们的。 “杜兄所见甚是,是我不注意了。”进士拱手答。他把昭州想的可怕,一路过来心中带着偏见,如何能真的看待昭州。 既然来了,便不能再这般了。 “老爷老爷,北城门口刚听了,说是来了好多穿袍子的读书人,说是官学盖好了来找顾大人的。” 跑腿的小厮听了消息赶紧回话。 北城门的兵卒刚跑腿去衙门递消息,没一会这些中街商铺门面的小厮掌事几乎是人人都知道了。以往就几个商人到昭州城,还不是这个点,如今年刚过完没多久,来了这么多的车队,能不引起大家注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