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黄天之世在线阅读 - 黄天之世 第292节

黄天之世 第292节

    “诺!”

    一众黄天使者俱是沉声应诺,向前疯狂的冲锋而去。

    ……

    卢植面色凝重的站在望杆车上,他已经看到张南的旌旗倒伏而下。

    此时突入黄巾军阵中的汉军锐士已经是彻底的陷入了混乱,在何曼的带领之下,黄天使者很快便杀退了汉军的锐士。

    甚至还驱散着溃兵接连击破了汉军的数处军阵,打乱汉军的原本井然有序的进攻节奏,让其余阵线的黄巾军武卒压力大减。

    “呜————”

    低沉的号角声从黄巾军的前阵中响起。

    何曼止住了前冲的脚步,抬起了手中的精铁长棍,身旁一名还想要往前冲去的黄天使者被他拦了下来。

    “撤!”

    何曼毫不犹豫的下达了撤退的指令。

    前阵之中响起的号角声,就是提醒何曼撤退的信号。

    一众黄天使者没有犹豫,主将不管下达什么样的军令,只要和他们的信仰不相违背,他们都会坚决的执行,而没有一丝的拖泥带水。

    没有人去管倒伏在地上汉军的尸首,虽然那些尸首代表的是军功,是奖赏,但是这些黄天使者却并没有一人在意,因为他们想要的并非是军功和奖励。

    得益于长久的训练,黄天使者的进退有序无比,只是转瞬之间,便已经退回了黄巾军的大阵之中。

    而就在殿后的何曼刚刚退入大阵之时,无数的火红的旌旗便映入了他的眼帘。

    一彪甲骑跃入了他的视野,领头的一名战将手持长矛的汉军骑将跃马在前,而在他的身后,成百上千名手持着塔盾,握持着利刃,头戴着红穗的汉军军卒缓步而来。

    就算相隔距离遥远,但是何曼还是能够感受到这支军队,和冀州的郡国军截然不同的气势,那是一种凌厉无比的气势。

    如果将冀州军形容成凶猛的豺狼,那么这来自西园禁军就是森林之中的百兽之王——斑斓猛虎!

    “西园禁军?!”

    何曼见过汉军的锐士,他并没有多少的畏惧,但是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西园的禁军,这支一直活在传言的军队。

    而西园禁军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感,远远要胜于汉军锐士数倍之巨。

    淳于琼骑乘在战马之上,倨傲的看着眼前还算严整的黄巾军军阵,这些曾经在葵城之战立下赫赫战功的黄巾军武卒,并没有被淳于琼放在眼里,因为在他的麾下,集结的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悍的军卒,装备的也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精锐的武备。

    没有什么军队,没有什么将校,能够阻拦这支百战之兵组成的强军。

    淳于琼望向不远处黄巾军前阵的望杆车,那里竖立着一面土黄色的大纛旗,那就是如今太平道的大贤良师许安的大纛旗。

    “千户候……”

    一丝寒芒从淳于琼的眼眸之中闪过,他目光灼灼的看着被一众兵将包裹着的高大的望杆车。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皇甫嵩昔日讨平黄巾军,得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的租税,食邑共八千户,离万户侯只有一步之遥。

    封侯拜将,身为一名武人,谁不想要那样的荣耀。

    而此时,只要取下许安的首级,便可得此殊荣,如何让人不感到眼热。

    ……

    望杆车上,许安将战场的局势看的清清楚楚,左军营和右军营正从两面包夹而来。

    远处卢植的望杆车正在缓缓前行,上军营的步卒也已经迈开了脚步,向着中央的方向缓缓而来,而冀州的郡国兵正在缓缓后撤。

    卢植投入了西园禁军,也证明着汉军吹响了总攻的号角。

    许安双手按在扶手,身躯前倾,盯视着远方的草地,卢植的望杆车也正在慢慢的靠近。

    许安神色变幻,两翼西园的禁军正在缓缓逼近,目测距离黄巾军武卒的阵地只有两百米的距离了。

    “主公,两翼汉廷禁军已经进入了射距。”

    刘辟上前了一步提醒道。

    “我知道。”

    许安双手紧握着扶手,点了点头。

    “摇动蓝旗,投石齐发,目标两翼汉军禁军!”

    许安举起手中的折扇,先指着左方的西园禁军,在身前划了一个扇形,最后折扇的扇头停留在了右方西园禁军的方阵之上。

    望杆车上蓝旗摇动。

    黄巾军前阵的后方立即传来的喧哗的声音,一面面黄布被黄巾军的军卒掀开,一辆辆投石车被移出了栅栏和掩体之后。

    “赶快进入预定位置,调整角度,按照前几日的训练进行调整!”

    一名黄巾军的军候,来回的走动,大声的喝令道。

    “快!快!快!”

    黄巾军的力士呼喊着号子,拉着投石车缓缓前行。

    挡在前面的黄巾军军卒尽皆让开,少顷便让出了脚下的草地,黄巾军的军卒让出的地方,正是这些投石车预先选好的位置,草地上还立着一座瞭望塔,这瞭望塔正是给投石车队观测员,观测敌军距离所用的瞭望塔。

    一辆又一辆投石车快速的停入了预定的位置,这样的情况他们已经演习了很多次了,做起来自然是驾轻就熟。

    这些投石车并非之前攻城所用的那种配重抛石机,而是扭力抛石机。

    配重抛石机虽然威力巨大,抛射距离远,但是配重抛石机的体积实在是过于巨大,必然会被其发现,而且调整角度,装载时间都比较漫长,不适合野外作战,更适合于攻城。

    这些扭力抛石机,正是许安应对西园禁军的新式武器。

    扭力抛石机依靠扭绞绳索产生力量弹射。弹射杆平时是直立的,杆的顶端是装弹丸的“勺子”或皮弹袋,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绞得很紧的水平绳索里。

    它是利用扭绞筋束所产生的动力来抛射石弹,其机架顶部安有横梁,底部横装一股扭绞得很紧的筋束,抛射杆的末端即竖插于筋束中间。

    杆的顶端是装弹丸的“勺子”或皮弹袋,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绞得很紧的水平绳索里。

    平时,筋束扭绞所产生的弹性力使抛射杆会紧紧抵住橫梁,施放时将抛射杆往下扳平,

    弹射时,先用绞盘将弹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在“勺子”或皮弹袋里放进弹丸。松开绞盘绳索时,弹射杆恢复到垂直位置将弹丸射出。

    太行山中多野兽,而击败了匈奴让许安获得大量肉食的同时,也让许安获得了大量动物的皮筋,制作扭绞绳索的材料根本就不缺乏。

    这些扭力抛石车,也是在太行山中的工坊被秘密的制作出来,所有的操纵人员都是经过了选拔,在山中进行了军事化的训练。

    许安还参与制订了训练的计划,尽量将扭绞绳索的质量保持一致,然后选取了一些颇为精通术算的黄巾军符祝,教导了他们一些数学知识,诸如角度和射程的关系之类,计算扭绞绳索的松紧和射程的关系。

    然后安排其成为了扭力投石车的校准员,也顺便让其在军中继续传授太平道的思想,巩固扭力投石车队人员的忠诚。

    扭力投石车的制作要简便一些,因此如今许安所拥有的扭力投石车足有六十多辆。

    这些扭力投石车并没有跟随着黄巾军一路南下,进入安平国,而是一开始就被留在了鄡县之中,因此这些投石车也能及时被运送到漳水平原之上。

    “饶轮四圈!”

    黄巾军的军候大声的喝令着,随后高高的举起手中的环首刀。

    “七号车完毕!”

    “十二号车完毕!”

    “五号车……”

    操纵扭力投石车的黄巾军军卒们飞快的行动着,没有一丝的拖沓,他们知道,他们每慢一秒,都可能会有更多袍泽的死去,而他们也离胜利更远了一步。

    他们苦苦训练多日,每日重复机械的动作,就是为了装填的更快,操纵的更好,投的更为精准,就是获取胜利。

    “齐发!”

    环首刀挥下,不需要试射,早在几天前,他们就已经测试大概的落点,而此时西园禁军的左军营和右军营,就在那落点的位置。

    “嘭!”“嘭!”“嘭!”

    六十架扭力抛石车几乎在同时一时刻发出怒吼,抛射杆猛然回弹打在横梁上,投勺上装载的石弹下接连在巨力的作用下飞射而出!

    第三百九十三章 漳水之役(五)

    约一百米多长的阵线上,在隆隆的踏步声之中,一排排长矛随着西园禁军军卒身躯而上下起伏着。

    两千五百名西园禁军,以屯为单位,排列着紧密的军阵,向前缓缓前进。

    战场搏杀,除非是突击之时,否则是绝对不允许擅自离开已方的军阵。

    淳于琼骑马行进在最中央的位置,沉着冷静的发号施令着,西园禁军虽然是天下精锐,但是军阵行进了一段距离后,还是需要重新整队。

    “将军!小心!!!”

    就在淳于琼看着扫视着军阵,向着一名传令兵下达了军令之时,一声惊呼在他的耳畔突然响起。

    淳于琼心头猛地一跳,霍然转头,看向黄巾军的方向。

    无比的惊惧的使得淳于琼的瞳孔骤然放大,他看到了他这辈子都无法忘怀的一幕……

    数十块巨石从黄巾军的阵后掠空而起,划过了阴沉的天空,向着他的方向急速的飞来。

    天空中的石块正在下落,它们正离地面越来越近,也离淳于琼所在地方越来越近。

    淳于琼面色惨白,愣愣的待在原地巨大的石块急速的飞来,他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躯,他脑海之中只剩下了惊恐,他的肌肉甚至都已经变得僵硬了起来。

    “咚!”

    危机关头,之前出声提醒的那名亲卫猛地一提身躯,一蹬马鞍,竟从所乘的战马飞身跃向了淳于琼。

    “投石!!!”

    西园禁军的军阵之中,也因起而造成的了恐慌,天空中的巨石正在急速向着他们的方位砸来!

    三十架黄巾军扭力投石机,抛出的石弹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之下,狠狠的砸入了西园禁军的军阵之中。

    巨大石块急速向着汉军的军阵砸下,扭力投石机抛射的石弹可重23~79公斤,这第一发黄巾军装填的石弹就是在60-80斤左右大石弹。

    在那刺耳的呼啸声之中,一个又个的数十斤重的石弹砸落而下。

    西园禁军的军阵不可遏制的出现了骚动,看到巨石砸下,没有人想被其砸中,但是将校就在他们的身旁,严苛的军令约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