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梁婆子拉着王元儿几姐妹好一番打量叨嗑,方氏上了茶点,又把自己的两个儿女叫了回来和几人见礼。 小舅梁振令小梁氏五岁,娶了方氏后生了两个儿女,长子梁延庭九岁,次女梁延燕六岁,如今肚子里还怀着一个。 相互熟了后,清儿就带着几个小的出去玩,王元儿则是留在东屋陪着两老说话,方氏自是忙活着午朝,至于小舅,出去访友了,下晌才回的。 “我和你姥公这些年腿脚也不方便,也没去过长乐看望你们,而你娘他们呢,也是性子犟,唉。”梁婆子好一阵长叹,一双眼睛还望向梁秀才,语气带怨:“都怪你这老头,若不是你那刀子嘴,女儿哪会连娘家都不回?” “笑话,我还要拿八人大轿去抬他们不成?”梁秀才搁了茶杯哼了一声。 “你说了那样的诨话谁敢回?一个不孝就能压死人。”梁婆子冷睨他一眼:“都过去那么多年,元儿都大了,你都还是那副牛脾气。现在好了,女婿走在你前头,容娘那该有多苦,可怜我儿,年纪轻轻的。。。” 梁婆子说着说着,就抹起了眼泪。 梁秀才板着脸:“当年我早就说那不是良配。。。”他似是看到王元儿,那剩下的话语又咽了回去。 人都死了,再说这些,有什么用? 气氛一下子有些冷凝。 王元儿咳了一声,笑着岔开话题:“姥公,姥婆,如今咱们长乐可是大变样了,得了空你们去耍呗。” “好好!”梁婆子拍着她的手,又看一眼她白皙清秀酷似女儿的脸,爱怜地道:“你爹去年头去了,我们没去送,你们也别寒心,风俗是这样,咱们也没法子。等你娘生了,我们再送新生礼去。” 都说白发人送黑发人伤,这子孙比老人先死,做老人的是不会去送的,所以王大死的时候,梁秀才他们都没过去送丧。 王元儿自然也知道这个习俗,笑道:“那可说准了,姥公姥婆可要给我那弟弟备上一份大礼才行。” “那是要得。你娘过的怎么样,吃得可香?她那样的性子,真是难为你了。”梁婆子又问起梁氏的情况。 王元儿自然是挑好的说,梁秀才虽然不插话,但却是支起耳朵去听,到底是自己唯一的闺女,又是长女,再嘴硬,心里也是软的,尤其她还年纪轻轻的就丧了夫。 直到有人来叫梁秀才出去吃茶,他才出去了,梁婆子待他一出去,就拉着王元儿的手道:“我也知道你们心里是怨你姥公的,别怪他,他那是心疼你娘啊,嘴硬心软的。你爹去了那阵子,他夜里转来转去睡不着眼,磨得嘴都起了火泡,一宿就老了好几岁,就是怕你娘想不开。” “娘现在挺好的,吃得也香,姥婆您放心吧。”王元儿摁了摁自己的眼角道。 梁婆子也是擦了眼角的湿意,祖孙俩又说起了别的话题。 下晌,小舅回来,又重新见礼,留了王元儿她们住下多耍两天不提。 ... 第五十七章 亲事余波 王元儿姐妹几人要在外祖家住上两日,这是梁氏早就预料到了的,只是,跟前少了几个人打转,总觉得时间特别难过,也不习惯,果然,家里孩子多才热闹。 她笑着放下手中的针线,捶了捶发沉的腰,看了一眼窗外,天气正好,又望了一眼自己的大肚子,想了想便站了起来走出门去。 “娘,您这是要去哪?”王春儿提着一桶鸡食从后院回来,见梁氏走到院子不由问。 “我瞧着这天爽朗得很,到外头走走也好。”梁氏笑着回了一句。 再过些日子,她肚子里的这个就足月了,虽说已经生了几个孩子,但多走动一些,生的时候也少受罪些儿。 王春儿听了立即放下手中的鸡食,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走过来扶着她:“这地上滑,我扶着您。” “就你瞎紧张。”梁氏笑嗔,心里却是熨帖得很,闺女孝顺体贴,哪有不窝心的? 母女俩走出门去,在门外慢慢的走动起来,遇着了来来往往的回娘家的,皆是相互打上一个招呼,说上一句过年好。 “哎,娘,那不是大兰姐么,她也回娘家来了!” 走到了陈树根家,王春儿就指着一个年轻的妇人叫,梁氏望过去,果然是树根家的大闺女大兰,早些年嫁去了坝上,这几年也鲜小回娘家的,她出嫁前,也因了女红的事儿常和自己走动。 如今见着她,梁氏自然高兴,又想到她在坝上,心中一动,便走了过去。 “大兰。” “啊,大嫂子。” 两人一见,都欢喜得不行,站在门口就叨了起来,无非就是在夫家过得如何云云。 “我也是才晓得王大哥他去了,嫂子您节哀顺变。”大兰一脸可惜的看着梁氏。 梁氏勉强一笑,岔开了话题:“不说这个,我且问你个事,你们坝上,有个叫周顺兴的,他这人如何?” “嫂子怎的问起他来了。”大兰怔了一下,很快就将周家的事儿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了,却没注意到梁氏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王春儿担忧的看着梁氏,那捏着自己手腕的手是越来越紧,娘这是生气了! “倒是听说前些天他们好像是要说亲,不知咋的又不成了,说那姑娘心头大,攀高枝,还命硬如何的,都传遍了。”大兰又添了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