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听到王元儿要去找王婆子评理,张氏一下子蔫了,她如今在王婆子眼里可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要是因为这事又捅到她跟前去,铁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她三两口啃完手中的瓜,笑容满面的走过来拉起王元儿的手,嗔道:“瞧你这丫头,就是喜欢较真,二婶不就逗你么?”她又看了一眼王敏儿,道:“你敏儿妹妹这些天不太舒坦,没啥胃口,恰好福全看见井里有西瓜,就拿来切了吃,原是你买的,来,二婶还你银子。” 说着,就去掏身上的钱袋子,数了十个铜板过来:“够没?” 王清儿可不依,她和小妹出去晒了一天,正热乎着呢,听到有西瓜吃,哪有不喜的,现在都被人吃了,银子谁没有? “十个铜板,打发乞丐呢!”她作势要出屋:“我请阿奶来。” “等等,二十个,可以买两个了!”张氏咬牙。 “二婶,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天口热的,西瓜可都是好卖的凉果,我这瓜,可也满打满算花了快二十个铜板的!”王元儿笑吟吟地道:“算上辛苦费,好歹三十个铜板才能。” “三十个铜板,你咋不去抢呢!”王福全跳起来,叫道:“娘,别给,了不起我去买一个回来赔她。” 王元儿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着他们的眼神在说,我就是明抢,你又能咋的? “一边去。”张氏瞪他一眼,咬着牙又数了十个:“三十个就三十个。” 王元儿这才把手一收,看王福全咬牙切齿的样子,便又说了一句:“二婶好歹拘着点大弟,偷瓜也就算了,这要是到哪里偷别的,可就不是三十个铜板的事了!” “行行,你阿奶那……” “没别的事,我就是帮二婶你买了一个西瓜,现在来收钱罢了!”王元儿耸着肩道。 张氏这才松了一口气。 王元儿领着王清儿走了,张氏的气就泄了,骂道:“死丫头,钻钱眼里的。”又看见王敏儿懒洋洋的靠在炕上,便又道:“你这丫头也是,咋就怂恿了你大弟去拿这个瓜,要吃,去买一个不成?不知道那死丫头惯是个会拿腔的么?” 王敏儿打了个呵欠,道:“不就一个瓜吗?我困了,去眯一会,要吃饭了就叫我。” 张氏气得翻眼:“这丫头也是愈发懒了。” “娘你怕大姐做啥,阿奶还能吃了咱不成?骂两句又不会死。”王福全嘟嚷着,三十个铜板,那能买多少个西瓜,吃撑了都成呢! “你知道个啥,你阿奶这阵子看我就不顺眼儿,再招她眼,能有好排头吃?”张氏叹了口气,又敲了敲他的额头道:“所以啊,将来你讨个媳妇定不能忤逆我,也让娘摆摆婆婆的谱。” “放心吧娘,儿子将来就讨个乖顺的,任你差使。”王福全大着口说。 那边,趁着天没黑,王元儿数了十个铜板让王清儿跑出去再买一个瓜来,她自己则和王春儿说了这事。 “我瞧着二婶是把福全他们越养越歪了,再不拘着,将来指不定要出大事!”王元儿摇着头道。 王春儿不做声,想到什么,眉心微微一皱,但王宝来这时又哭起来了,很快注意力就被拉了过去。 第一百四十二章 谈笔生意 日子一天天过,当所有稻子都收全,也快到八月中秋节了,长乐镇只种一季的稻子,冬季是要种小麦的,这收了庄稼,便又紧锣密鼓的种起冬小麦来。 王元儿收到了第一年的租子,足有几百斤的稻谷,她留了一年的口粮,剩余的全部卖了米铺,也进账不少。 河署建了快三个月,已经在收尾的状态了,但并没有多少人离去,因为这河道也还要修建呢,而且,慢慢的有不少的商人前来开铺子做生意了。 这是王元儿乐于见成的,人多就热闹,生意自然就会好,也就更繁华,若是一直都这样就更好了! 想到那未来的山洪暴发,王元儿就觉得堵心,若是不能阻止它的到来,那么有没有什么法子可以将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呢? 最郁闷的是,她不能和别人说,也就得不到这个答案,不过,没人说,书本上呢? 这日,王元儿交代清儿她们看铺子,她自己则去了一趟书局。 书局在中心大街,掌柜也是认识王元儿,见她来了便笑问:“这是来寄信呢还是怎的?” “许掌柜,我来寻两本书。”王元儿笑着回了一句,想了想又问:“有没有关于治水之类的书本呢?比如史记的有没。” “你这丫头咋想看那些书呢,你去最里边的书架子找找。”许掌柜指了方向。 王元儿顺着他指的方向很快来到那架子,指尖划过那些泛黄的书本,看到一本北朝史记,便抽了起来。 这时极厚的一本书,重得很,一时半刻肯定看不完的,王元儿翻了翻,只觉头疼得很。 她又在书架上翻了起来,在架子的最上方,看见一本封了尘的乐山记,抽了下来。 坐在地上,她翻了翻这本乐山记,一看,眼睛亮了,原来这书说的就是长乐山呢,只是那会不叫长乐山,就叫乐山,长乐镇也只叫乐镇。 书里写了乐山的来历和故事,从前还有神仙的呢,翻着翻着,王元儿眼神凝重,原来长乐山早在百年前已经发生过山洪暴发,将一切都冲毁了,后来重建后才改了名长乐,盼着长长久久和乐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