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 第651节
书迷正在阅读:这个影帝要加钱、带着签到系统去宫斗、每天都怕暴露身份、穿成女主妹妹的日子、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穿书]、养A为患、社恐与反派恋爱图鉴、带手机逃荒,我被重生糙汉娇养了、青梅、被退婚后我捡了个仙君
对于这些殊荣,顾锦年内心到没有太大的波澜,不过对于这个执掌天羽军,顾锦年还是极其激动的。 掌握三十万大军。 那以后就不需要摇别人了,直接可以号令三十万大军干架了。 这就很爽。 实权在手,还真不怕以后遇到什么问题,谁敢不服,三十万大军出动,谁敢叫嚣? 当下。 龙舟缓缓落地,杨开从龙舟走了出来,将圣旨交给顾锦年,面上满是笑容。 “世子殿下,现在当真要喊一声侯爷了。” 杨开笑着开口。 “杨尚书还是继续喊我世子殿下吧,有些听不习惯这新的称呼,感觉老气了不少。” 顾锦年微微笑道,实话实说,世子殿下,听起来很年轻,侯爷听起来就很老气。 明明自己现在才十七岁啊。 十七岁就喊侯爷,是不是有点不尊重人啊? 什么?大夏第一侯啊?那没事了。 “侯爷当真是会开玩笑。” 杨开笑着出声,说实话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毕竟整个大夏王朝,有多少人想要封侯? 顾锦年居然觉得称呼不好? 要不是顾锦年,换一个人这样说,他绝对要怼一句。 可顾锦年他不敢怼,怼不过,除了死的早可以跟顾锦年比一比,其他真比不了。 “杨大人,这些战犯如何处置?” 顾锦年也没有继续凡尔赛了,而是看向杨开,询问这些战犯该如何处理? 听到这话,杨开也点了点头。 “圣上口谕,一半送往京都,凌迟处死。” “另外一半,由世子殿下解决。” 杨开出声,看了一眼这些战犯,身为礼部尚书,儒道名流,眼中也露出冷意与杀气。 这些匈奴人,根本就不配为人,屠戮大夏百姓,今日也是自食恶果。 “好。” 得到答复,顾锦年十分满意。 一半送去京都,让百姓们看。 一半留在这里,也让将士们泄一泄怒火。 “来人。” “将一半战犯扣押囚车,即刻送往京都。” “其余一半,凌迟处死,众将士听令,恨者可亲自行刑。” 顾锦年缓缓出声。 此令一下,这数百匈奴战犯,一个个露出恐惧之色。 凌迟处死。 这是极刑,割下自己身上的肉,让自己饱受煎熬。 下一刻。 数百名将士直接冲了上来,根本不给这些匈奴将士说话的机会,他们拔出小刀,直接在他们身上割肉。 滋! 鲜血瞬间流淌下来,惨叫声也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他们被固定着,难以动弹,剧烈钻心的疼痛,使得他们身子颤抖起来。 顾锦年望着这一切,眼中冷漠至极。 “侯爷。” “陛下希望您早日回去,礼部已经给您安排好了封侯大典,圣旨也已经昭告天下,这次封侯,只怕会是大夏最隆重的封侯盛典。” 杨开出声,告知顾锦年这件事情。 “好。” “本侯会早点回去。” 顾锦年点了点头,只不过他不考虑坐龙舟回去。 两件事情。 一来,他要去一趟渭阳府,找一趟徐建。 二来,他顺便打算去废墟村处理一下情况,看看宁王的赔款到了没到。 “那老夫就不多说什么了。” “侯爷,李善李相可以放行吗?” 杨开问道。 “恩。” 议和已经结束,可以让李善离开了。 听到这话,杨开顿时松了口气。 不过末了,杨开继续出声道。 “侯爷,孔家估计这两日就要来人,想要见一见您。” 杨开出声,提到了孔家人。 “孔家?” “来见本侯作甚?” 顾锦年微微皱眉。 自从孔府过后,顾锦年就没怎么听闻过孔家的事情了,却不曾想到孔家想来找自己? “各大王朝都对孔家下手,唯独大夏王朝没有。” “陛下的意思,应当是想让侯爷您来接手此事,是放是罚,全由侯爷您一句话。” “不过孔家最近的确老实不少,听闻孔家麒麟子,已经出关,要来找您和谈。” “但具体,老夫就不知道了。” 杨开出声道。 “孔家麒麟子?” 顾锦年有些印象,孔宇是圣孙,但孔宇有一个弟弟,据说才是孔家真正的麒麟子,无非是年龄问题。 而且族内很多人都想打破规矩,让孔宇的弟弟成为圣孙,至于是真是假就不清楚了。 “恩,叫孔轩,侯爷,这个孔轩我未见过,但听说孔轩生来便有浩然正气环绕,而且他极其低调。” “跟随着孔家贤者周游列国,效仿孔圣,这次孔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也回到大夏,想要来见一见您。” 杨开出声。 道出这个孔轩来历。 “行吧。” “随意他了。” 顾锦年无所谓,来就来,能遇到就遇到,遇不到也就算了。 “恩,不过这个孔轩有个外号,叫孔五更,十分古怪。” 杨开出声,提起这个孔轩似乎有些不同看法。 “孔五更?这是何意?” 顾锦年还真有些好奇了。 “好像是说,他与好友打赌,五更前著诗五首。” “结果没有完成,所以落了个孔五更的笑谈。” 杨开道出原因。 “五更前著诗五首?没完成?” “他著了几首?” 顾锦年略微皱眉。 “一首都没写出来,但此人经纶极佳,而且懂得儒义,著诗就不行。” 杨开如此回答道,使得顾锦年不知道该怎么说,不过听起来的确古怪。 “但品行不错,具体如何,还是要看侯爷自己感觉了。” “侯爷,那老夫告退了。” 杨开没有多说,转身就告退,去找李善了。 “杨尚书慢走。” 顾锦年点了点头。 而就在这一刻。 一道洪亮的声音,自匈奴国的方向传来。